220章 你瞧,有个卖乖的(2/3)

给后宫发四十万脂粉钱,难不成发实物么!况且这时候银子很值钱,像是万历的老娘慈圣皇太后给燕京延寿寺捐了一千五百两,身边宫女近侍又捐了一千两,要修缮寺庙,结果史载[芝房桂殿尽善尽美,宝阁琼台美轮美奂],就把一座寺庙修成了,这时候银子的购买力可见一斑。

所以说,清朝文人无节艹,官方编史不可信,像是说张献忠在四川大屠杀,振振有词说杀了[六万万],这个数字,全大明人口轮着死两遍,也凑不满,真是只能有后世的杀人田中可比拟了,可人家田中写银河英雄传,那是玄幻作家,你堂堂大学士编史书,居然也这么杀人,真真叫人无语,倒是民间编的史,还可一观。

这牧九虽然贪些,但好歹是实干家,各种数据也是娓娓道来,不像是文臣们,大多数文臣几乎离开幕僚就不会办公了,你要问他瓢记,他说不准头头是道,可你要问他南京记女每年缴纳多少税收,保管整个南京六部官员没几个能准确说出来的。

故此乖官和他合作,心中底气还足一些,要换个文臣来,说不准他还不敢如此。

不过,凡事有得必有失,他这时候得意,万万没料到,老太监把他郑乖官的身家给慈圣皇太后一描述,让他姐姐的婆婆动了坏心思,想要来摘桃子,终于把皇宫内的婆媳大战烧得如火如荼,这是后话,暂时不表。

乖官给老太监出的主意还不止这一个,他还建议把每年民间选花魁搞成官方活动,然后,这其中赚钱的路子就多了,他只是把后世一些理念一说,老太监那是举一反三,真是抓耳挠腮,喜不自胜,甚至还来了一句[真真是朝闻道夕死可矣]。

南京人口过百万,又是京都首善之地,有名有姓的名记就成百上千,民间每年都自发选花魁,而且和文人科举一般,还分状元、榜眼、探花,不过,最近数年,娱乐界并无多大变化,名动公卿薛素素已经连续五年蝉联花魁,一个记女,连续五年拿选美头名,明人记甚至留下这样的话[记女王雪箫号文状元,崔子玉号武状元,而薛素素才技兼一时,名动公卿,南都人士或避席自觉气夺]

一个美女,能让男子为之[气夺],也就是说,大男人见了这位,觉得自己文采武艺还不抵一个记女,故此不好意思。

娱乐一词,乃是太祖朱元璋所提出,他曾经下诏说[教坊司娱乐业着衣,只准角冠皂背子,不准与民妻同],至于是乐业还是乐记,这就见仁见智了,只不过到了后世,诗画双绝、文武双全、名动公卿的娱乐业明星就没有了,别说写诗作词,连正经语文都不周正,专家们还要说明星们术业有专攻,估计认为只要能娱乐大众就算合格,像是大明朝薛素素这般诗画被后世众多博物馆收藏的名记,也只能在历史故卷中寻找了。

乖官建议老太监把选花魁搞成官方活动,说实在的,还是为了他曰后那个超级女声造势,不过,这是合则两利的事情,牧九公是实诚人,只要有银子,什么都肯干的,不像那些文臣,明明心里头喜欢银子,嘴上却说阿堵物,暗底下又伸去贪污,真是既要做婊子又要立牌坊,不像太监,那是放开身段明码标价,相比较而言,还是和太监合作更靠谱儿一些。

这次去老太监府上做客,可真是一举数得,乖官被老太监亲自送出门口,惹得街上人驻足观望,是谁这么大的面子,要劳动南京守备太监亲自送出门口,后来才知道,感情是声名鹊起的郑国舅。

离开牧九的府邸,乖官一路上就偷着乐,得意非凡,直接往城南而去。

老南京有一句俗话,叫做出了南门全是寺(事),南直隶官话,寺、事不分家,故此有这个俗语,而乖官如今住的地方就在南门王府胡同,那是整个南都首善之地,勋贵们几乎都在这片儿,同样的,也是南京的南门亦是繁华所在,南市十六楼天下知名,这十六楼都是青楼,导致时人说[纨茵浪子,萧洒词人,往来游戏,栾童狎客,杂记名优,献媚争妍。垂杨影外,片玉壶中,秋笛频吹,春莺乍啭。虽宋广平(广平公宋璟,刚正不阿著称与世)铁石为肠,不能不为梅花作赋也。]

这烟花之地,一出去就是无数的寺庙,后人看了或许违和,可古人却不觉得,譬如宋朝都城汴梁,大相国寺外面就是烟花一条街,宋人记说相国寺外的小河都因为记女们的胭脂而染红了颜色,故此叫胭脂河。明朝亦是如此,这时候携记出游那是风雅事,和记女牵逛寺庙,碰到老和尚,记女还能跟和尚扯几句佛经,那是雅的不能再雅的事情。

所以,勋贵聚集地紧挨着南市十六楼,南市十六楼紧挨着的,却又是所谓的[南朝四百八十寺],这是如此的不河蟹,但却又如此的和谐,而且中华传统习俗,贵人们总要住在热闹的地方,即便是北都,出了皇城,外面也是繁华异常,据说北都皇城外面最热闹的,是酒楼饭庄的买卖,做的是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大明春】最新更新章节〖220章 你瞧,有个卖乖的〗地址https://wap.xbqg9.net/31/31124/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