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各奔前程(2/3)
大人言重了,我是看这些少年功夫有些根底,想招了镖局来帮忙,就是想打听一下他们底细”。
久泰商行的朱掌柜插话道,“回头我给你介绍吧,跟我们商行常有往来,都是老实人家,在这都住了几十年了”。
又聊了几句,几位掌柜纷纷告辞离开,出门正好碰上等在门口的杨坚爹。
朱掌柜笑着道,“杨坚爹,杨坚还有一手功夫你也不一声,早早让他来帮忙了,以后到我那里当学徒可愿意?”
“求之不得,山里娃,没啥见识,怕给您添乱”,杨坚爹谦逊的回道。
朱掌柜又看了看杨坚爹身后的几个孩子,转身给祝镖头道“你觉着哪个适合你们镖局,正好他们长辈都在,现在就能定下来”。
结果是个头最大的杨义被祝镖头看中,想招了去镖局,族长作主答应下来,好过两天就去镖局报到,祝镖头见事成,留下名贴告辞去了。
一场横灾消于无形,不论是大人人都松了一口气,最重要的是杨远和杨义现在也算是有靠山之人,谅那葛廷龙也不敢明着再起什么歹心。
不过族长还是摆起脸来教训起志武几个人“你们真的是不知道天高地厚,知不知道这个葛廷龙是什么人,就敢动手,他在这义阳城闯出名头的时候你们还在吃奶呢。真要动起手来十个你们都不是他的对手,以后见到他要心点儿,别再起什么冲突,听到了没有?”
“是”,纵使心里不服气,杨远他们还是老实的答应下来。
回家的路上,杨坚爹给跟人介绍各行的‘行会’和‘行头’,道“本朝开国以来农商并重,不同行业的手艺人会组织各自的行会,像义阳城就有商行、医行、布行、生肉行,不一而足。而这些商行所选出的行头都是影响力极大的人士,这些行头除了监管本行内的买卖行为之外,有时还要负责朝廷的征调之事,像比较重要的铁货行、茶行、丝行还会组织集资建庙、捐款修路的活动,总之他们都是在地方上有权势的一些人”。
杨远爹问道,“今天那们朱掌柜是商行的行头吧?”
“是的,旁边那位老先生是宋大夫,医行的行头”,杨坚爹答道。
志武看到杨远和杨义大出风头,回到家也想央求他爹去给自己谋个差使,被他爹一句“年龄还不够”,给打发了。
杨远、杨义还有杨坚约好两天后一起进城,遇到如此喜事,村里的叔伯当然要相互庆贺一番,一点的孩子恨不得快些长大,也能赶快进城一展身手。
杨云、杨征两家人晚上凑在一起摆酒为杨义饯行,杨义生平第一次灌下一杯白酒,这让杨征和杨云羡慕的不得了。
酒足饭饱,杨云随父母回到家中,杨云娘泡了一壶茶后坐下,向杨云爹道“你看现在杨远和杨义都有出息了,杨云将来什么打算?”
杨云爹晚上喝的有些微醺,喝了一口茶之后才道,“将来跟着我摆弄药呗”。
“哼,你大字不识几个,懂点啥,你看这样行不行,你常去送药的那家大夫不是挺好话吗,你去问问人家收徒弟不,让咱杨云去学个大夫”,杨云娘商量道。
“杨云还这么,着啥急”。
杨云娘催促道,“什么,当大夫也不是啥力气活,还分大,你就去问问还能咋的”。
杨云爹不耐烦的站起身,“好好好,改天我去问问”,进屋睡觉去了。
没想到杨云娘有了这个念头后就没在放下,杨云爹被念叨了一整天,终于答应即刻带着杨云去药店当学徒。
隔天父子二人背着两包药草来到了妙芝堂,待到结算完药钱之后,杨云爹领着杨云来到前堂,犹豫着明了来意,“孙大夫,您这收徒弟不收,我们杨云想拜您为师”。
孙大夫一听,脸露意外之色,想了一会儿问道“认识字吗?”
杨云爹慌忙答道,“认识,在学堂里学了好几年,那些书都能背”。
孙大夫转身从背后抽出一本医书,吩咐杨云读了一段,又考问了几处中所记内容的意思,结果除了几个医术上的生僻名词之外,杨云答的还算正确。
孙大夫颇为满意,抬头对杨云爹道“这两年义阳城人口越来越多,药的用量也是越来越大,我这里的确是需要人,你要是觉着合适可以留下”。
杨云爹赶忙拉过杨云,兴奋的道,“杨云,快点给孙大夫磕头拜师”。
孙大夫起身拦住,摆手道,“先别忙,有些话我得跟你清楚,眼下我留下杨云只能让他在店里帮忙,至于将来能不能当我的衣钵弟子,我还要考察他的心性和悟性,当然传医授道我是一视同仁,能学多少看他自己,如果过得几年,确实和我有师徒缘分,再正式行拜师之礼,你看如何?”。
杨云爹点头答应,“应当的,应当的,反正我就将孩子交到您这,您多费心管教”。
“虽然不拜我为师,但我们这一行的祖师爷你要拜一拜”着话,孙大夫领着二人来到偏厅,指着墙上供着的一幅人像道“这就是我们医道的祖师爷,被称为‘医神’的扁鹊”。
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摩云剑】最新更新章节〖第三十章 各奔前程〗地址https://wap.xbqg9.net/30/3067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