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定天下计(1/2)

第九日夜……

忠王带领五千铁骑绕到敌后突袭了晋军兵寨,晋军毫无防备,将士在慌乱之中被斩杀无数,但忠王也不敢恋战,一路烧杀过后即刻返回了许州大营。[][].[][].[]

次日晋军统领率军报复,数万人攻向许州,结果行至中途被埋伏两侧的南北大军夹击,再一次损兵折将后撤回晋地。

张宝良没有参与这场大战,而是趁夜南下袭击了徘徊在伏牛山附近的岳隆安,并一路跟踪南下追至枣阳县城附近。

义阳留守李怀逸早已经带兵至此,前后围兵将岳隆安堵截在一处山坳里,大战过后,岳隆安带着千余人马狼狈的逃回了他的老巢鄂州。

……

半个月以后,洛阳城外云梦山,有道观名曰桃园宫,观中蛰潜着一位饱读诗书的士人,姓沈名居安。

此时脱下了一身戎装的忠王殿下,正素衣净面倾听这位先生的教诲。

忠王道“内中之事学生本不该妄言,但父皇病体欠安,兄长又不知所踪,眼下外有四面强敌,内有藩镇割据,学生于情于理也要思虑应对之策,还望先生不吝赐教”。

沈居安盘坐于蒲团,敛目凝神道“天下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汉以后天下混乱了三百年,不也有了隋唐五百年的长治久安吗?”

“先生可是现在时机已到,只是学生该如何做?”

“上马打天下,下马治天下,这没什么可的,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汉武帝唐太宗,这些君王的崛起哪个都可以借鉴,道理都是一样”。

忠王点了点头,道“薄赋轻徭,招贤纳士,这些学生都可以做到”。

“民心”,沈居安重重的出了两个字。

忠王想了一下,道,“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

沈居安反问道,“古人的话当然没错,只是有时候‘民恶己之贫贱,恶他人之富贵’,你该如何?”-http://-

-

忠王答道,“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沈居安道,“圣人之境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达成,先你刚才提到的薄赋轻徭,古时越王勾践会稽山受辱,归国之后卧薪尝胆,免除越国百姓一切赋税徭役,但是几年过去粮仓里的粮食未见增多,于是遣范蠡问道于计然”。

“这应该就是史书上的‘计然七策’吧?”忠王像个乖学生一样,适时的问了一句。

“计然告诉勾践,百姓追求的是丰衣足食,如果已经足食了,怎么可能还会再去开荒种地呢?所以赋税太低也不是好事”。

“那赋税多少才算是合适?”

沈居安摇了摇头,道“问题不在于多少,试想如果东边水灾,征调西民之粮用于救助灾民,百姓会计较粮税多少吗?契丹频频乱我中原,如果要征粮讨伐,百姓会有不舍吗?秦赵争霸,秦地十五岁以上男丁携粮参军,他们可曾想过薄赋轻徭?”

“取之有道,用之有度”,忠王似有领悟。

“征税,只要出于礼,用于明,不做奢靡腐化之事,百姓只要饿不死,就会尽与你所需”。

“何为礼?”忠王问道。

“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这些事情简单吧,也就是做人的基本道理,不简单吧,作为帝王能够身体力行的又有几人?”

“学生要做个仁义之君”,忠王忍不住了句心里话。

沈居安笑了笑,道“这样也不全对,还要让百姓知道你是个仁义之君,就拿过去几十年来,你抢别人的皇位,别人就能抢你的皇位,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就是这个道理”。

忠王点了点头,以示会意。

……

一月后,神武军都指挥使郭徽带军北上,契丹南下军队不敢继续骚扰黄河沿岸各州县,回撤到固安县附近聚集,准备和郭徽一决雌雄。

郭徽与契丹军对峙月余,大过百战,互有胜负,最后契丹终因天气渐冷,粮草不足,交替撤回幽云以北。

半年后,皇上称病退位,但是忠王坚决不受皇印,自称监国,并派人遍访太子尉迟正的信息,待其回朝当政。

期间郭徽被封为幽州节度使,永驻边疆,幽州军政事务全由郭徽节制,所收赋税无需上缴朝廷,用于定边安民。

张宝良接替郭徽成为神武军都指挥使。

宋彦昭被任命为淮河下游城邳州的团练使,教训水军,以防南唐。

牛逊因为打仗勇猛,留在了侍卫军,加轻车都尉,做了个四品随军护驾。

可惜岳隆安降了南唐,由于南唐军从中作梗,从此本朝失了鄂岳之地,并丢掉了仅有的长江码头。

只是一直没有太子尉迟正的消息,也没有张宝善的消息。

第二年,在宰辅的多次劝之下,忠王正式登基,定年号启德,并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尉迟琯,避免了百姓行避讳之不便。

忠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摩云剑】最新更新章节〖第十章 定天下计〗地址https://wap.xbqg9.net/30/3067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