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贞观五年龙抬头
要不说楚王就是楚王呢,他对自己的认知一向清晰无比。
“您要这么说……”窦师纶有些为难道:“那倒也对……可是……”
“行了,窦叔儿,您说什么本王照办就是,不过……”李宽忽然眯着眼睛凑到窦师纶跟前:“窦叔儿,这认罪书不是你逼着人家义成公主写的吧……”
“殿下,老夫不是您这样的人,老夫还是有风骨的!”窦师纶眼见自己被误会,当即就急了:“是义成公主在临行前派人将此认罪书交给了老夫,让老夫转呈给您的,她说不忍让您为难,毕竟都是她自己造的杀孽。”
"……"听到这话的楚王殿下,还真就有些为难了。
说实话,楚王之所以派遣护卫给义成公主,除了保卫她的安全以外,其实也带着监视的目的——但凡她真的如自己当日所说,重新聚集异族,你别说出龟兹城,李宽保管让其连宅邸都出不了。
毕竟仁慈这玩意儿,楚王有,但不多。
“殿下,老臣有一事相询,不知殿下您可否如实相告。”见李宽闻言沉默不语,窦师纶忽然又开口问道:“您能说说义成公主的那位故人吗?”
“我说窦叔儿,搞了半天您也是个喜欢听圣经"给冲散心头思绪的窦师纶,闻言有些无奈地看着突然暴走的楚王殿下:“我说殿下,掘人坟墓这事儿,您可万万不能干啊……”
“你说得有道理,”陷入暴怒的李宽仅仅只在一瞬间就恢复了平静:“杨政道还在长安呢,此仇可徐徐图之。”
“……”窦师纶现在很想骂脏话,他很想跟九泉之下的太穆皇后解释一句:老夫人,这可真不是老夫教的啊……
但无论如何,往事如烟,今已不可追矣……
日子还要朝前看。
不同于楚王殿下在西北即将发动奉天靖难的热火朝天,千里之外的长安少了楚王,那当真是少了许许多多的乐子。
长孙无忌如今也要准备抱孙子了:儿子即将娶妻,他的脸上笑容也比往日多了些。
太上皇还是老样子,想孙儿的时候就去偏殿给孙儿留的床榻上坐一会儿,都说睹物思人,可等他从床底下翻出两把李二失踪已久的宝弓,以及自己收藏的两壶鹿尾酒之后,老李渊思念孙儿的心情在这一刻达到了顶峰:“小兔崽子,你也不想想为何你父皇对束带的用法这么熟悉……”
而被太上皇提到的李二陛下,此时也莫名其妙地打了一个喷嚏。
"陛下可是受了凉?当心感染风寒!"长孙皇后刚哄完一对儿女入睡,此时正款款走向在软榻上歇息的李二。
“唉……”李二陛下闻言先是叹了一口气,随后道:“观音婢,朕倒不是受凉,朕怕是又被谁念叨了。唔,指不定就是咱们那位‘天日之表,龙凤之姿’的楚王殿下……这小完蛋玩意儿,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观音婢啊,不是朕非要说你——现在你总算看清这臭小子是个什么德行了吧?咱们能放他出去吗?真就撒手没啊!”
“二郎,怎的你如今说话愈发不着调了……”看着主动玩上“英果类我”梗的李二陛下,长孙皇后有些好笑也有些感动,她知道二郎之所以这样,是为了宽慰她——毕竟这天底下做母亲的,有哪个不担心自己出门在外的孩子呢?何况那孩子还上了战场。
“唉,这竖子不在长安,朕还真不习惯啊……”李二陛下说话间将身伸向腰间的束带,随后又拍了拍,对长孙皇后道:“呐,朕着人新打造的,韧性好,分量足,可偏偏这束带齐活了,正主开溜了!”
“二郎,你呀……”长孙皇后被李二陛下一句话逗得哑然失笑,随后,她在心底暗暗叹了一口气:只希望自己远离家乡的孩儿能早些归家。
家人的思念总是让人感到温暖,但势必要“西北砍王”进化成“冠军王”的楚王殿下,却没时间去感念这些儿女情长。
贞观五年,二月初二,龙抬头,在休整足足一个多月以后,大唐楚王亲率六万骑军,携李靖、李绩、李道宗、柴绍、薛万彻等诸位大将军,开始了对西突厥的征伐。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大唐好贤王】最新更新章节〖第225章 贞观五年龙抬头〗地址https://wap.xbqg9.net/30/30288/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