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位有变,风云暗争二十八(2/3)
啊?只要你不与我争……只要你不要惹得四哥不欢喜……
四哥保证,她会是你的。”
李治冷冷地看着他:
“四哥,你这才是痴人说梦呢!你以为父皇会传位于你?别做梦了。”
“只要你不争,我就是太子!”李泰咬牙落泪道:“稚奴……稚奴……
就算你这般害四哥……就算你这般……
四哥也不怪你……真的……
四哥知道四哥也有错……四哥不该让你伤心……
可是这皇位,注定是四哥的!你争不起,也别想争!”
李治眯了眼,伸手制止见状急忙想要奔上来的德安。淡淡道:
“若我执意要争呢?”
“那就别怪四哥不容你!”李泰冷笑:
“稚奴啊稚奴……你还是太柔嫩了些……你与这宫中所有人都交好,内外诸王也都交好……
想没有想过,那素来与你交好的人中,竟然会冒出一个叛逆李元昌呢?啊?你这般与他交好……
想没有想过,如果我去提醒一下父皇,你与李元昌关系亲密……他会如何想?”
李治变色。
李泰冷笑,松开手,转首离开。
行至殿门前时,他才停下,头也不回,高声道:
“记得,别让我去提醒父皇,你与李元昌的关系是多么密切啊!”
言毕,打开殿门,径自离去。
沉重的殿门吱呀一声开启,又吱呀一声关闭。
李治颓然坐在圈椅之中。看着德安。
德安默默点头。
次晨,魏王府中。
当杜楚客接到魏王近侍通报,来到魏王府小书房时。
只见满地狼藉,直如狂风暴雨侵袭而过,一应家什全部倒地砸碎,无一得幸。
李泰便高坐在一张翻倒了的书架上,看着杜楚客,目放奇光:
“你来了。”
杜楚客心下一惊:
“王爷……王爷您这是……”
“随本王去见父皇……本王已然知道,一个能让父皇立刻立本王为储的好办法了……走!”
……
贞观十七年四月初三午。
魏王李泰入太极殿,自投于太宗怀中,道:儿臣今日始得与陛下为子,更生之日也。臣有一孽子,臣百年之后,当为陛下杀之,传国于弟晋王。
太宗闻之,先喜后惊再忧终叹,勉强浑语之,送其离宫后,便急召诸臣,将魏王语告知诸臣,乃道:若魏王果有如此之心,或可一立。
诸臣极力反对,禇遂良更一力抗奏道:陛下大失言!父子天性,废太子如是大逆,陛下尚且不忍诛之,安有陛下百年后,魏王持国执柄为天下之主,却能杀其爱子,传国於晋王者乎?
陛下日者立承乾为太子,又复宠爱魏王,礼数有逾於承乾,良由嫡庶不分所以至此。殷监不远,足为龟镜。
若陛下今日果欲立泰,伏愿陛下别处安置晋王,始得安全耳。
太宗闻言,沉思良久,乃涕泗交下道:朕不能。
遂渐生离泰之意。
……
贞观十七年四月初四。
晋王治大婚。
是日,魏王泰密闻得上意有所移于治,乃怒着府众百人,自乘轿辂,意往太极宫内质询。
三子吴王恪,因受母淑妃杨氏之命,自引外卒(宫外兵士,或者来历不明的兵士)三千,秘匿于太极门东西两阁处,欲以泰逼宫之罪诛之。
太宗预得长孙无忌秘告,乃着李绩轻易拿下二子,更将泰所引府众、恪所引外卒一并擒下。更将二子与淑妃杨氏皆暂置别院幽禁。只待晋王大婚之后再议。
是夜晋王礼成,太宗着赐承庆殿与新人洞房花烛,自往太极殿欲审二子。
方离承庆殿,行至肃章门,便忽闻内侍监王德有报,道晋王李治竟自离寝殿啜啜泣于**之中,似有隐晦。
太宗心怜之,便回转去安慰,却闻得李治身边所豢养之昔年长孙皇后最爱之桃花鹦鹉学舌,将李泰之前密胁李治之语“尔善于元昌,今元昌已败,得无有忧色?”反复再述。太宗闻言震惊,乃再三慰抚李治,方知李泰曾于日前,因知长孙无忌等一众老臣心爱李治仁厚,欲奉为国储而吓(喝)之。
太宗震怒,更怜李治,乃再三抚慰无用。因王德言及皇后有灵,可保李治,遂着密诏告知晋王妃,今夜晋王当再归立政殿寝中压惊,皇后灵位所在,不宜失礼,是故密诏二人改日圆房。
后又密将李治送入立政殿,压惊良久,李治方得安寝,太宗深思良久,便再行山池院,见废太子承乾,询前事诸般,承乾乃道:
恪虽可恶,然泰尤可怖。儿臣贵为太子更何所求?
但为所图,仅与朝臣谋自安之道。
是故便有不逞之人遂教儿臣为不轨之事。
今若以泰为太子,所谓落其度内。
更进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大唐三帝传】最新更新章节〖储位有变,风云暗争二十八〗地址https://wap.xbqg9.net/3/3282/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