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大变局(2/3)

精骑,让心腹大将王禀率领在此协防。

当第一批返回西部的一万名军确定下来后,众将士还是给惊了下。没想到这么快就要回去了。想想也是,这燕云地区能攻取的都攻取了,现在又不断有内地军队前来驻防,自己这些西北军再呆在这儿还不够碍人眼的。何况西路也更需要自己啊。

唐十一对此也是吃惊不小,对这样的安排是打心底里不赞同的,毕竟这些西路军刚刚与辽军血战,刚刚打出了血性和士气,又刚刚熟识到当地的地形地貌什么的。现在又突然将这些精锐调走,换上一些老弱病残的河北当地军和京城那些徒有虚名的大爷兵,这金军万一挑起事端那可如何是好。

唐十一越想越忍不住冒冷汗,十万精锐一下子调走八万,将来宋金冲突,那历史的悲剧极可能再次重演啊。卧槽,如此一来,自己所作的努力岂不是要付诸东流。

唐十一虽然忧心不已,但也深知此事绝对不是自己说了算的。既然不能改变什么,那就服从命令吧。

马上就要原路返回,唐十一看众将士也没心思进行拉练演习了,于是就让军士们在驻地休整,以待命令下来马上出发。

想着就要回镇戎军回梅谷堡,唐十一还真有几分期待,只是很担心走了之后这片刚刚收复的故土的命运将会如何。

终于,五月的一天,又是一个草长莺飞,花飞花谢的季节。唐十一部返回西路的命令的终于下达。

唐十一部也有了很大的变动,主要是萧灼的一千五百兵马,被安排到了易州,因为易州这个地方也是多民族杂居的地方,原来在这里驻守是极善于做少数民族融合工作的萧干。前文说,这萧家就是干杂牌军的世家,这萧灼自然也很精通此道。

所以唐十一得知萧灼部要被留下后,特意向种师道建议让萧灼驻守在易州。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这易州相对靠近大宋腹地,唐十一也是觉得萧灼部呆在易州相对不容易被当作炮灰。

再就是柴洪部,他们部自然也脱离了唐十一,要回到河东路。

现在跟随唐十一返回镇戎军的,除了本部近千名老战士外,另外就是新近加入的杨再兴部,还有被暂时编进特战小分队的韩世忠及其三名老部下,再加另一个未来的猛人岳飞。

不过,就在唐十一准备率军上路时,却又突然收到一紧密军令。

唐十一被童贯的内侍召至燕京城内的最高指挥所。

唐十一一路上忐忑不已,不知道是不是发生了什么大变故,值得童老贼如此兴师动众。

“末将参见宣抚使大人”唐十一进得大堂,看到端坐首位的那个庞大的身躯,连忙施了一礼道。

“唐君来了,快快起来”童贯摆了摆肥厚的手掌,和颜悦色道:“唐君啊,你小子可真是咱家的福将呢,想当初,就是去年,咱家南下平叛,正是正月出兵,而这一次,咱家北上伐辽,也是正月出兵。这两次都是在五月奠定胜局,可以说是获得了完胜速胜。而这两次都有你小子跟随,你说你不是咱家的福将谁是啊。”

“宣抚使大人过奖了,这都是您英明神武,运筹帷幄的结果,小的只是凑巧沾得宣抚大人的无上光辉,才有幸跟着闪了一些光而已。”唐十一谄媚道。

“哈哈哈,你小子说的有趣,不过咱家思来想去,虽然你这小子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不过打仗还是有一手的。你放心,你的功劳咱家都记在心底呢,绝不会亏待了你。”童贯哈哈一笑,突然话锋一转,语气严肃道。

“想当初,小的只是梅谷堡一无名小卒,幸得宣抚使大人慧眼赏识和提携,才使末将立有寸功,对宣抚使大人的大恩大德,小的一直铭记在心,小的也定会为宣抚使大人赴汤蹈火,虽死不辞。”唐十一诚垦道。也是想借机探探这老贼找自己究竟何事啊,咱先把态度摆出来。

“好,咱家果然没看错人。”童贯点点头,突然起身冷声道:“唐君听命。”

唐十一吓得一个激灵,心想正谈着心呢,这老贼突然发什么神经呢。

“本宣抚现在命你部秘密押送耶律淳等人回京,此次行动,你必须确保万无一失,一定要将耶律淳等人完好无损的押解到京城。”童贯接着令道。

“这”唐十一被这突然的命令给惊得一跳,万万没想到这老贼会安排这个活给自己。但一想到可以趁机进京,正好可以见见一帮好兄弟,再把杨凌她们接回镇戎军啊。

“怎么,你小子有想法?”童贯看这小子呆着不言语,还以为这小子打了退堂鼓呢,不由问道。

“请宣抚大人放心,末将保证完成任务,定会将耶律淳平安押解到京。”唐十一反应过来,马上语气坚定道。

“好,你现在就去准备吧,明天一早出发,唉,咱家除了你,这任务交给谁都不放心呢。”童贯摆摆手,感慨道。

“末将定不会让宣抚使大人失望,末将拿项上人头担保,一定会将耶律淳等人安全押解到京城。对了,请问宣抚使大人,同行的都有什么人?”唐十一再次保证道,又提出了疑问,主要是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混在北宋末年】最新更新章节〖第四百零八章 大变局〗地址https://wap.xbqg9.net/29/29523/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