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无奈的杨侍读(2/4)
”
朱厚照沉下表情,道:“张伴伴,你们先下去。”
“奴婢遵命。”
张永弯腰领命,暖阁内的中官和宫人陆续退出。
暖阁门关上,朱厚照方才开口:“这些妖人害了父皇,又胆敢向朕进献丹药,定是图谋不轨!”
擦掉眼泪,眼圈仍是通红,朱厚照的声音更显沙哑,“朕起初没察觉异状,是锦衣卫查到密信,又有父皇身边的宁大伴给朕提醒,才知晓个中端的。事涉多名宗室藩王,朕的两个舅舅竟也牵连其中!”
新仇旧恨叠加到一处,朱厚照切齿咬牙,恨不能将主谋之人揪出,生啖其肉。
“不管是谁,朕都要下其诏狱,治其死罪!”
杨瓒沉默了。
寿宁侯和建昌侯的姐夫是皇帝,外甥是皇太子,有做皇后的亲姐罩着,已享尽世间荣华。除非要谋朝篡位,否则不会不晓得,弘治帝活着,他们的日子才会好过。
然朱厚照信誓旦旦,两人怕真的脱不开干系。
最大的可能,是利欲熏心,聚敛无厌,被人以钱财打动。
如有人以为钱财珍宝利诱,加以媚言游说,捧得这对兄弟不知今夕是何夕,向宫中推荐几个僧道,不过顺手而为。
想到这里,杨瓒不禁一顿。
此事,张太后是否知情?
太后不会有害先帝之心,却很容易被张氏兄弟利用,为两人大开方便之门,无心铸下大错。
心头发颤,耳激嗡鸣,冷汗缓缓自鬓角淌下,杨瓒不敢深想,却不能不想。
“臣……”
“臣”字出口,杨瓒喉咙发干,嗓子里像堵住一块石头,进退两难。
推拒吗?
天子之命,岂容违背。
然事涉藩王外戚,哪怕手握御赐金尺,也将千难万险。最坏的打算,活不到明年今日。
“杨侍读?”
“臣……领命!”
左思右想,杨瓒终是起身,郑重下拜。
他终于发现,被天家父子“信任”,绝非百分百的好事。太子殿下的礼,当真不是那么好受。
弘治帝临终的举动,怕也大有深意。
难不成是做爹的发现儿子会坑人,才提前打好预防针?
杨瓒摇摇头,事到如今,哪怕知道弘治帝为了儿子,早早挖坑给他跳,也只能硬着头皮,闭着眼睛跳下去。
“臣以为,此事牵连甚广,如要详查,恐遇多方阻力。”杨瓒道,“臣请陛下赐一道手谕,许臣办事期间,行事皆可便宜。宗室功臣不可妄加干预,否则以同谋论罪!”
既然要查,便一查到底,查出个子丑寅卯。
与其高举轻放,虎头蛇尾,两面不讨好,不如铁面无私,严查到底,直至刨出根基。
杨瓒知道,此事查到后来,必将遭遇反扑,根本无法全身而退。但他没有选择,如果不领命,朱厚照那关就过不去。
两相比较,只能下定决心,坚定站在少年天子一边。
毕竟,以朱厚照的性格,认准了谁,绝对会一门心思的对谁好。查了或许会遇到麻烦,不查,失去朱厚照的信任,麻烦只能来得更快。
杨瓒想乐观一些,事情或许没那么糟糕。可默念几次,心中依然只剩下一个念头:坑人啊,当真坑人!
朱厚照则是真心高兴,当即写下手谕,盖上宝印,其后取出三封书信,一并交予杨瓒。
“这些都是从寿宁侯家中搜出。”朱厚照道,“锦衣卫北镇抚司呈上。”
信封盖有宁王府和晋王府长史印,内容看似没什么出奇,却几次提到“丹药”和“真人”。
越看,杨瓒表情越是严峻。
证据确凿,难怪朱厚照想杀人。
“陛下,臣必详查!”
“朕信杨先生。”
什么人能被天子称呼“先生”?必须是刘健李东阳谢迁这等级别。退一万不,也该如刘机杨廷和一般,曾在东宫为太子讲学,做过太子的老师。
一个从五品的翰林院侍读,何德何能有此殊荣?落在御史言官眼中,必成罪状。
杨瓒打了个激灵,当即便要开口。朱厚照压根没给他说话的机会。
手谕写好,又令张永取来黄绢,大笔一挥,宝印一盖,直接授予杨瓒调动千户之下锦衣卫的权利。
这且不算,想到杨瓒品级不高,一时之间也不好再升他的官位,朱厚照灵机一动,赐给杨侍读一件麒麟服,一条金带。
杨瓒傻眼。
事情发展太快,快得根本来不及反应。
“臣……”
“杨侍读可是不喜麒麟服?”
见杨瓒表情迟疑,语带犹豫,朱厚照心生误会,干脆利落,麒麟服直接换成飞鱼服,金带换成花犀带。
手捧诏谕,杨瓒没有半点喜意,只想痛哭一场。
得天子赐服,满朝之上,唯有内阁三位相公和锦衣卫指挥使牟斌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帝师】最新更新章节〖第四十七章 无奈的杨侍读〗地址https://wap.xbqg9.net/24/2483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