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拍马屁一定要拍的不同凡响!(2/3)
,变化莫测,随应变,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在战局危急的情况下取得胜利”;
“信将,行赏公正及时,处罚不分贵贱;”
“步将,身体强健,勇气压倒千人,善于固守阵地,擅长用剑戟撕杀;”
“骑将,善骑善射,进攻时做先锋,撤退时当后卫;”
“猛将,气概横贯全军,蔑视强敌,不屑于打小仗,面临大敌则勇气倍增;”
“大将,见到人才喜出望外,虚心采纳别人意见,性格宽厚而又刚毅,勇猛而又足智多谋。”
这都是某人在网上看到的,然后心安理得的搬出来。
“妙哉!妙哉!”曹操抚掌大叹:“先生大才!”,夏侯兄弟,曹氏兄弟、李典、乐进看李凯的眼神都变了,充满了惊叹,同时心里也在感叹,好在自己没有得罪他,有此才者,将来的成就···!
“咳咳!”李煜干咳两声:“索性都讲了吧!除了将领的类型论,还有将领的素质论!”
“嗯!这个我倒是知道些!”,曹操:“早在战国时期孙子就有言,《孙子兵法?计篇》云:‘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就是说,作为将领必须具备多谋善断、赏罚有信、爱护士卒、勇敢坚定、明法审令五项标准,后人称之为“五德。当然,这并不能概括孙武对将领素质的要求。”
“他在《九变》篇中还写道:‘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这是从将领性格方面考虑的,补充了‘五德’的不足。”
“‘勇’是美德,但‘必死’、鲁莽就可能被敌诱杀;‘爱人’是美德,但过分爱民则会因掩护民众而导致烦劳;‘廉’是美德,但过分廉洁自爱亦会因受不起敌人的侮辱,而失去理智。至于贪生怕死,一触即发的将领,自然是不堪大任的。这样,孙武就从正反两个方面,对将领应当具备的素质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是这样吧!怀德!”,曹操笑着说;
“啊,是!”,这个我可不知道,李煜在心里补了一句,不过为了老板的高兴也只能这样说了。
“此外还有,战国时的孙膑对‘五德论’加以改变的‘知道五德论’,他将领素质提出了较为严格的标准。他认为,将领必须‘知道’,即必须掌握指导战争全局的规律,具有驾驭战争全局的才能和本领。”
“为此,将领要有丰富的知识--‘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要有很高的政治威望--‘内得其民心’;还要洞悉敌情--‘外知敌之情’,精通战术--‘阵则知八阵之经’,灵活指挥--‘见胜而战,弗见而诤’。他还进一步提出为将者必须具备‘义、仁、德、信、智等‘五德’,并分析了它们的地位和作用‘义者’,兵之首’;‘仁者,兵之腹’;‘德者,兵之’;‘信者,兵之足’;‘智者,兵之尾’”。
还别说,曹操虽说在小的时候,与袁绍、袁术这些个纨绔混在一起,花天酒地的,但自从黄巾之乱后,他就开始熟读兵书,所掌握的知识也不一般。
“老板学识渊博!”,李煜这个马屁精当即赞叹。
“当然!自孙子兵法开始世人就对将领的素质争论不休!”李煜:“如‘五材十过’论,《六韬》提出,‘将有五材十过’,即将领必须具备5种品质,避免10种缺点。“所谓五材者,勇、智、仁、信、忠也。勇则不可犯;智则不可乱;仁则爱人;信则不欺;忠则无二心。”
“所谓十过者,有勇而轻死者,有急而心速者,有贪而好利者,有仁而不忍人者,有智而心怯者,有信而喜信人者,有廉洁而不爱人者,有智而心缓者,有刚毅而自用者,有懦而喜任人者。这就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将领应具备的素质。”
“还有就是‘十五律论’,《将宛》一书是专门论述将领的!咳咳咳!”,差一点说漏了!李煜心中暗想,刚想说这是诸葛武侯著的,这会诸葛武侯还是个小娃娃呢!
“《将宛》?我怎么未听说过”,曹操奇道,“啊!这是我小的时候捡到的一本书,可惜连年战乱已经丢了!”,李煜连忙解释,我靠!真险!
“其书上对将领的素质作了全面、系统地分析,提出了‘十五律’的观点。第一,‘将有五善四欲’。‘五善’指:“善知敌之形势,善知进退之道,善知国之虚实,善知天时人事,善知山川险阻”。‘四欲’指:‘战欲奇、谋欲密、众欲静、心欲一’”。
“第二,‘将有五强八恶’。‘五强’指:‘高节可以厉俗,孝弟可以扬名,信义可以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三国之老师在此】最新更新章节〖第八章 拍马屁一定要拍的不同凡响!〗地址https://wap.xbqg9.net/24/240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