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远忧近虑(1/2)

柳秋阳满足了孟谨行的好奇心,答应周末带他去三江水库钓鱼。[[{ 章。

从华夏历朝以来的土地制度、国外达国家的土地制度,一直说到国内目前土地制度上存在的问题,用前瞻的视角指出由于地方政府深感事权与财权的不均衡,正逐步采取变通的手段,利用土地财政所带来的预算外收入,来填补财政资金的各种短缺,只重视眼前利益,不考虑长远后果,这种集体短视带来的经济高增长背后的代价,很可能让美好的gd数字最终变成一场海市蜃楼。

孟谨行在文章还指出,土地财政的悄然兴起,也并不仅仅在于地方政府急于求财求政绩,还在于它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金融链条,把与土地有关的资本运作环节串连起来,用“地根”撬动“银根”这样的方式,形成一场资本狂欢。

而处于链条底层的,最初的土地使用者——农民,他们的利益从一开始就被当成盘剥的对象,在城市展的大背景下,被要求个人服从集体需要,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地方利益,然后堂而皇之地被要求以少量的资金,将赖以生存的土地、房屋交出来,成为城市化洪流中的新兴城镇居民……

文章写完后,他请父亲孟清平斧正,孟清平看完后却长时间沉默,最后当着他的面一把撕了这份稿子。

“爸,你这是干什么?”孟谨行急急上前,还是没有抢下辛苦写就的东西。

“你这是在拿自己的仕途玩火!”孟清平冷冷扔下一句,“任何时候都不要挑战大多数人的利益!”

孟谨行愣愣地看着父亲消失,茫然于究竟谁才是大多数人?是金字塔底部的广大群众,还是处于塔腰的新兴中产阶级,又或者是掌握了绝大多数资源的塔尖群体?

他没有因为父亲的阻止而放弃自己的想法。

长丰县对于eg项目的土地运作方式,让他看到了一种极其危险的东西,如果地方政府都以这样的方式来操作土地、操作地方建设项目,未来十几二十年有可能gd是上去了,政府负债值同样会成几何级数上涨,一旦地方政府无地可卖、财政欠账居高不下时,已经高转动起来的经济快车将何以为继?

他重新写了一份稿子,然后又去了罗家。

但到了门外,他却停住了脚步。

如果罗民的想法和孟清平一致,那他该如何为继?

又或者罗民支持他的想法,在眼下几乎一边倒的思维模式中,会不会令罗民在官场上陷入被动?

要坚持做一件事,如果仅仅牵涉到他个人的荣辱,他并不在乎,但如果还要牵涉到其他人,他就必须要慎重考虑自己能不能跨出这一步,或者怎么跨出这一步,并确保今后的路能走下去。

他在门外转着圈子,抽了四五支烟,终于决定不找罗民,找秦婉华!

秦婉华在电话里听到孟谨行的观点,敏锐地感觉到有关土地和民生的话题,会成为一个长期的新闻热点。

但如果上升到政策层面,无疑,孟谨行的文章现在是不适合公开表的。

“你把稿子传真给我,我给你内参。”秦婉华果断地说,“正好,让老刘也看看,他应该会感兴趣。”

“秦大姐,太感谢了!”

孟谨行觉得,比起公开表,内参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他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个人出名或升官,而是希望决策层有人能注意到基层正在出现的问题。

他很清楚,解决问题肯定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土地财政背后更多折射的是人性,而人性又不是能简单地用一两条政策来解决,它需要一个完整的体系,才能均衡方方面面对利益的博弈。

……

孟谨行忙于从政策角度分析土地财政的动因和趋势时,张光烈与黄莺已经返回不列颠,陪同副省长秦学权带领的招商考察团对eg总部进行考察,黄莺还单独安排秦学权的夫人唐旋以私人短期游学的方式同期前往不列颠。

为期一周的考察活动,秦学权等人只花了两小时时间与eg总部管理层人员会晤,向他们介绍西南省的各种优势,尤其是西南在药品生产上领先国内各省的各种数据,eg方面也介绍了集团展历史,以及目前在世界市场所占的销售份额等等。

而余下的所有时间,考察团人员都由黄莺安排,参观游览不列颠各大名胜古迹,出入英伦各大奢侈品卖场,结队品尝各式欧洲美食……

一周下来,人人累得精疲力竭,却个个脸上灿烂如花。

考察团回国前,黄莺与张光烈单独邀请秦学权夫妇共进晚餐,庆祝他们结婚二十五周年,张光烈送了秦学权夫妇一对江诗丹顿的对表以示庆贺。

唐旋这些天一直由黄莺陪同吃喝玩乐,受到不少特别关照,与黄莺俨然已成为忘年姐妹,所谓结婚周年也是她告诉黄莺的,席间再收到这对她向往许久的名表,她对黄莺充满掩饰不住的感激。

“黄小姐如此细致入微,难怪会成为eg这样世界著名大集团的高管,算得上不列颠华人的典范啊!”唐旋对黄莺不吝赞美之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宦谋】最新更新章节〖第265章 远忧近虑〗地址https://wap.xbqg9.net/24/24014/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