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8章 首战次大陆(二)(1/3)
“李宗仁的电报你看了吗?”
李宗仁立足未稳,就遭十余万印度联军围剿时,杨秋已经和岳鹏、空军司令贺宁等人秘密来到狼山基地。
狼山基地位于包头西北的狼山,是国内最大的综合性军事实验基地,主要用于各类新式武器的实验和新战术演练。战争爆发后,这里又成为空军最主要对抗训练基地,王牌飞行员们被调回,在这里向年轻人传授对付零战、f109、l2等飞的经验技术。海空军还在这里设立空战模拟场,用于空军和海航的实战对抗,摸索新战术,锤炼部队。
最近,这里又承担起一个新任务,就是作为对日本本土进行长程战略轰炸的训练基地和战术演练场。每天都有数十上百架轰炸从这里起飞,或进行投弹训练,或飞行1600公里,轰炸设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旁的靶场。负责此项任务的,是曾在沙特建国行动中向英军砸鸡蛋,并经历过数次空中大战考验的徐焕升中将。作为首批轰炸日本本土的部队,总参和空军决心投入三十个远程轰炸大队,总计3540架轰七。不过到目前为止,只有10个大队在接受训练,剩余的都还等工厂交付后组建。
之所以少,是因为空军在中亚轰炸任务还没结束,西南太平洋和波斯湾也拖住相当数量的轰炸,所以本土能抽调的轰炸其实不多。尤其是轰七这种四发大型轰炸,制造困难,每月只能获得330架的补充,这还是将轰五中程轰炸压缩到每月280架的成果。即使空军和三大航空企业紧密配合,还再次将各类运输产量减少到每月150架,也已经没没多少提升空间。在战争爆发一年后,中国的工业能力已经到达峰值,即使完成十万小厂计划。没有两三年的积累,也是不可能再进一步了。
如果不是战前空军就囤积了数千架运输,恐怕今天会因为减少产量而面临不足。所以为加强空中攻击的强度,在轰炸产量短期内突破的情况下,不仅将两千架化蛇改装为化蛇乙型战斗攻击,还加大力度制造更简单俯冲轰炸和轰10前线攻击的产量。后期是后者,最大作战半径虽然只有430公里,却拥有两吨外挂能力,还能装双联速射炮,被士兵亲昵的称为“炸弹卡车”
即使暂时只有十个大队。当一千多架轰七整齐排开,规模也是极吓人的。也只有在这种全球性战争中,才能看到一个大型训练基地云集上千架战的景象。
岳鹏和杨秋等人漫步在清晨的群中,两旁一架架用帆布遮住易损位置,如同接受检阅的将士般的战鹰,让已经六十岁的他微微昂起头,微微地笑着:“已经看了。尼赫鲁、拉纳迪维和饭田祥二郎动作很快,而且一上来就用重兵,想趁李宗仁立足未稳的会。杀个干净。不过嘛,三军分属不同,各怀心思,看似规模大实则难以调和。只要撑过三板斧。我们就算在南亚次大陆站稳脚跟了。”
印度不是民国主战场,派兵的目的是防止印共做大,所以岳鹏的话语相当轻松。连随同视察的空军司令贺宁也不怎么看得起印军的战斗力,说道:“参谋长说的对。其实也就日军比较难缠。印共的苏军虽然战斗力强,可实际上苏军的战斗力都建立在充沛的弹药上,以印度的工业能力是撑不起苏军体系的。而且他们还要面临水土不服的麻烦。至于尼赫鲁其实他是最弱的,也害怕印共,所以才和日军勾勾搭搭。在我们看来,他们最弱的就是天空!丘吉尔要不是被德国拖住,恐怕也不会要我们帮忙。”他的话没错,英军因为太害怕本土被登陆,所以将早期中国淘汰出售的一千架轰六全部署在本土和北非。现在英德两国的空中绞杀已经无法停止,他们自己的产量又不足,美国自己也在进行军事准备,出售的等轰炸又太少,所以偌大的印度只有150架飓风战斗。哪怕丘吉尔肯多投入些,只要一千架飞,光是用反复轰炸,就足以让防空实力差的印度三方应接不暇了。
杨秋听出了点味道,笑问道:“看来我们的空军司令是打算在印度大干一场了?”
“等李宗仁和陆军先站稳脚跟吧。”贺宁不太会说话交际,出任空军总司令后,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用在军事和空军项目上,所以说话聊天都很直接。即使杨秋面前,也毫不避讳:“印度这个地方潮湿闷热,对飞的后勤要求很高,如果不能站稳脚跟,不能确保一个安全的后勤维修环境,不适宜大规模投入。”
对热带天气,一起来的秉文也深有感触:“是啊,热带天气实在太麻烦。关岛那边也传来消息,非战斗减员要比西北高三四倍,飞的出动频率还不到西北一半,连我们的舰船发动也时常因为散热出故障。”
听完大家的意见,杨秋转向美国政局,问道:“对了,美国大选投票还有几天?”
“一周后投票,十天后出结果。”想起杨秋让人公布哈尔西来关岛的事情,秉文就感觉好笑:“罗斯福这次可被您气得不轻,反对派群情激奋声讨不断,几天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辛亥大英雄】最新更新章节〖第948章 首战次大陆(二)〗地址https://wap.xbqg9.net/23/23634/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