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4章 国籍问题(2/3)

外的土地, 真要是把俄人都逼到对面去了。 将来得多死多少人才能把土地收回来?凡事多动点脑子。”

以前不觉得, 不过现在对比起来, 还是觉得李荫培那个师的东北军服从性最好, 军容好不说, 话相对也少,打起仗来不含糊, 更像个军人样。晋军还算好的, 至于鄂军, 皖军就少了一些纪律性, 若不是有一个师的东北军在这边压着, 恐怕单是让这些大头兵服从命令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至于对这些俄人采用怀柔政策的原因, 一时间跟这些大头兵了说不清楚。 从沙俄参战欧战开始, 由于国内的困顿, 便开始有部分俄人进入民国局势相对稳定的东北,而沙俄国内爆发革命。 使得一部分富人, 贵族纷纷逃离本国避难。在东北有意的牵引下, 吸收了一大部分富人, 技术员工。 俄国境内的内战很快涉及全国, 第三波移民则是富人。贵族。 还有大批难民的混合。

此时的俄人在东北的经济与工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而且地广人稀的东北在劳动力方面有着不小的缺口, 每年由关内引进难民仍然无法满足需要, 而另外一重原因也是利用怀柔政策向俄人释放善意, 以减轻将来收复失地时的阻力。 仇恨只是暂时的, 而那广亵的土地却是可以世世代代都传承下去的宝贵财富。

至少从眼下来看, 库伦这边涌进来的俄国难民对民国大多存有一份感激。

………

“你好,尊贵的玛丽娅大公, 欢迎来到北京,我想你会喜欢上这个地方的。” 出于接见外宾的需要。 秦宇在北京特地在南苑选了一片风水极佳的地方建了一栋颇具田园特色带农庄性质的宅子, 占地颇广, 在新式的大厅内充盈着暖气,与屋外的寒冷迥然不同。不知历史是否走上了岔道, 尼古拉二世这个末世沙皇原本跟着一起被赤俄士兵干掉的子女竟然活下来了两个, 其中一个还来到了北京。

“谢谢部长阁下的款待, 也多谢部长阁下对白俄平民的仁慈。” 在其他俄国贵族的耳濡目染下, 玛丽亚哪里不知道眼前的这位便是民国最有权势的人物。

“对于俄人我一向 是友好的, 希望白俄能在我国落地生根, 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与归宿。 我可以保证。 只要俄人在我国遵纪守法, 便不会受到歧视。” 秦宇笑着保证, 然后又转向旁边的西斯科基说道,“另外我也相信俄人的智慧。 希望你制造出来的飞机未来能在民国占有一席之地。”

对于直升机的历史秦宇前世有过一定的了解, 眼前的这位西斯科基便是世界上第一个设计出具有实用性直升机的设计大师。 此时绝大多数人还不知道直升机是个什么东西, 不过对于大名鼎鼎的伊利亚穆罗梅次这型世界上第种公任的重型轰炸机所有搞航空的人都不陌生。

而沙俄, 乃至现在的赤俄都是主力轰炸机的伊利亚穆罗梅次, 便是出自西斯科基之手, 这位历史上原本应该去了美国的飞机设计师因为滞留民国的白俄众多。 便暂时选择了留在民国。 因为其在沙俄航空史上的地位, 秦宇破格接见了他。

仅管此时民国已经拥有了超过伊利亚穆罗梅次的重型轰炸机, 可是借助笼络西斯科基之名, 告诉那些还呆在民国的俄籍科研工作者, 无疑也能安这些人的心。 老毛子的头脑也是不简单的, 要不然也不会成为世纪一极, 与美国冷战了几十年。

“不知道西斯科基先生的飞机制造公司是否需要资助? 如果是, 我想一定会有很多人愿意投资的。”

“多谢部长阁下的好意, 我的公司已经有足够的资金了。”西斯科基歉意地一笑, 直接拒绝道。

“好吧。”秦宇耸了耸肩, 看来这个知识份子心里还是有些傲气的, 不过无所谓,只要他的公司在民国, 拉动的便是民国的就业率, 制造出来的飞机也是民国产的, 倒也不用计较那么多。

“大帅, 俄人在华投资的实业初步统计出来了。” 会见完玛丽亚公司与西斯科基后, 丁成拿了份文件走过来说道。

“白俄在奉天, 长春, 天津, 北京几地的投资为主。投资大饭店计103家, 歌舞厅21家, 酒店17家, 伏特加酒厂3家, 4家皮具厂, 2家飞机厂, 3家榨油厂, 1家奢侈贸易公司,1家制糖厂。1家汽车厂,另外在上海那边还开设了一家赌场, 以上合计5706万余元。 不过白俄在天津, 奉天。 北京买了不少地皮。 初步估计这些地皮价值至少在5300万元以上, 不过相对于白俄在银行的存款,两者加起来也只是其冰山一角。 ”

“沙俄立国数百年, 底蕴还是有的, 下面的穷得死。 上面的富得死。要适当加强引导, 让这些白俄的钱尽量存到民国的银行里。 ”秦宇耸了耸肩, 沙俄的精华都给那些贵族吸得差不多了, 不过这些人不少不学无术, 来到民国也不知道要投资什么。 这些以贵族为主的阶层大多以吃喝玩乐为主。 不过这些人通常消费能力是很不错的, 也没什么坏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民国崛起之东北虎啸】最新更新章节〖384章 国籍问题〗地址https://wap.xbqg9.net/23/23625/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