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讨价还价(2/2)

满意了?

见孙泽生一时没有回答,严世蕃自顾自说了下去:“世伯有所不知,小侄平素也嗜食甜点,京城家里养了一头ru牛,也曾让厨子制作带骨鲍螺,奈何味道总是难如人意。这姑苏过家的带骨鲍螺,不知以何法为之,味道就是不同寻常。齐子方不好口腹之欲,问他也问不出个所以然来。看世伯保养如此得法,七十六岁高寿的人,精气神竟只象有六十来岁一般,想必精于调理,亦是食家,或许知道其中之妙,可以见告于小侄吗?”

从严世蕃一句“味道总是难如人意”,孙泽生听出了弦外之音:原来严世蕃这个兔崽子当真仍不满意一万五千两之数啊!想当初,老夫为要奏请朝廷对寡母旌表赏诰命,给他老爹严嵩送了五百两银子,就办成了那件大事。谁知道,这个小兔崽子的胃口,竟比他爹还大了许多……

不过,有道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孙泽生只得再次咬牙,愁眉苦脸地说道:“抚台大人,老朽不怕亮丑,就直说了吧。三十余年宦游,老朽确实积攒下了一点银子,拢共不过十几万两。致仕回乡之后,置办田产花去了十万两;整治园子,亦花去了五万两。一为老朽安享晚年,二为子孙留点家业,三来也是强撑门面,都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去岁年初,老朽看中了一块水宝地,购来做百年寿藏(注:墓地),又花去五千两。如今家中所余现银,不足三万两。这么大一家子人要吃饭穿衣,老朽又已是烛残年,总得要留点钱度命应急。乐输一万五千两为君父整修殿宇,已是倾力而为,设若抚台大人还不满意,老朽家中还有稻米两千石,是去年佃户交来的田租,也愿意一并乐输朝廷。至于再多的钱粮,老朽实在是无能为力了,犬子的升降、改调乃至擢黜进退,就请抚台大人看着办吧……”

说到后来,孙泽生已是无比心酸,一双昏花的老眼可怜巴巴地看着严世蕃,险些要掉下泪来。

其实,严世蕃临行之前,早已通过各种渠道,包括暗中拜托吕芳动用镇抚司的人手,对苏州各位有名望的退职乡官的家底摸得一清二楚,自然知道孙泽生所言非虚。因此,他忙说道:“孙世伯这是怎么说?乐输钱粮为君父整修殿宇,全凭各人忠君之心,小侄哪有什么满意不满意之说!这样吧,小侄这里有点银票,数目不多,区区五千两,给世伯凑个整。乐输钱粮,世伯是苏州第一人,两万两怎么说也比一万五千两好听一些,奏报上去,无论皇上还是朝廷,都会满意,对世兄改调之事也大有裨益……”

一边说着,严世蕃一边从袍袖之中掏出了一张银票,递给了孙泽生。

孙泽生怔怔地接过银票,喃喃地说道:“抚台大人,这……这是何意……”

严世蕃笑道:“这是小侄新近得到的一注非常之财,却又盛情难却,只好勉强收下,如今假借世伯之手乐输朝廷,为君父整修殿宇,也算是得其所哉。世伯得名声,小侄得心安,更利于小侄募捐大计,何乐不为?”

孙泽生感动地说:“抚台大人为官清廉,一介不取,诚为食君禄者之榜样啊!”

这句话原本是严世蕃方才称颂孙泽生的话,如今他原封不动还了回来,似乎觉得有些不足以表达对严世蕃的感激之情,便又说道:“抚台大人提及募捐大计,老朽倒有一计,本不足以污浊视听,或对抚台大人有所裨益……”

严世蕃客气地说:“世伯治政之能,小侄早就有所耳闻。奈何吾生也晚,未曾当面请教。今日世伯主动说起,小侄不胜感激之至,还请世伯不吝赐教。”

“赐教不敢。”孙泽生拈着胡须,说道:“老朽以为,擒贼当擒王。拿下几个领头的,其余庸碌之辈,也就不足为虑了。”

孙泽生的这个提议了无新意,但严世蕃还是假装喜出望外的样子,叹道:“妙哉妙哉!那么,谁堪称苏州官绅士林领头之人,还请世伯明示。”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我欲扬明】最新更新章节〖第四十七章 讨价还价〗地址https://wap.xbqg9.net/22/22892/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