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朝廷算计(1/2)
雍、凉、益三州的发展,秦雍看在眼中,喜在心头。只是秦雍不知道,不仅是他看在眼中,其实天下诸侯莫不看在眼中,三州经过秦雍长达五年的努力治理,已经有一种太平盛世的景象了,尤其是长安,更是商贾云集,各色人种的商人都有,带着各种来自各地的特色商品,穿行于长安的大街巷。街道上人流也是摩肩接踵、熙来攘往,热闹非凡,叫卖声、吆喝声等等,喧嚣异常。
如今在秦雍的征西将军府库中除了必备的储蓄,基本不留太多余钱,征西商会带来的巨大财富,秦雍全部用于帮助三州百姓进行基础建设了,譬如渠道水利的修建、道路桥梁的架设、乡镇学堂、医疗所的开创等等,秦雍清楚地知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富饶强大,不是衡量这个国家的国库有多少钱财,而是这个国家、民族的百姓生活得有多好、素质有多高,民富则国强,反之国家必然疲弱。
由于靠近长安,司隶地区这几年也颇具人气,大量流民涌入长安的同时,也有一部分滞留在这里,使得司隶地区不再是二袁肆虐后的那种十室九空的景象,加上一些忠于汉室的臣子中也不乏能臣,这些年雒阳地区即使不再依靠其他州郡接济,也能勉强维持朝廷的运作了。只是这些汉室忠臣依然是世家豪族的做派,百姓的日子也谈不上过得多好,大部分收入都进入这些王公大臣的腰包。
光熹五年春耕以后的第一次大朝议,十八岁的大汉天子刘辩,已经可以亲政了,现在他也不像以前那样战战兢兢的了,长时间养成的气势也颇为不凡,三叩九拜之后,刘辩开口道:“今日众卿有何事要启奏,如若没有,就退朝好了。”
司徒王允出列道:“陛下,如今关东之地烽火四起,诸侯根本不听朝廷诏令,妄起刀兵,致使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而今有能力制止关东群雄征战的只有征西将军秦雍了,自秦雍掌管雍、凉、益三州后,三州这些年太平了许多,如今民富军强,陛下何不下令让秦雍前去平定关东之乱呢?”
卫将军卢植出列拱手道:“陛下,雍、凉、益三州,如今虽有盛世之景象,但其根基尚浅,加上关东大量流民蜂拥而入,而秦雍爱民如今天下人皆知,面对如此大规模的流民涌入,秦雍绝对会倾尽全力地去安抚赈济流民,想必现在秦雍即使想平定关东群豪,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陛下贸然派其前去镇压关东诸侯,反而会弄巧成拙,会迫使秦雍与朝廷离心的。”
“陛下,我赞成卫将军的看法,如今关东诸侯已经大多不听朝廷号令了。虽然秦雍乃天下诸侯之首,却每年都有派人向朝廷进贡税粮,也因为如此才让司隶如今缓过劲来;更何况秦雍每次任命下属,皆向朝廷报备,虽然一些条陈规矩略有出入,但是还算听从朝廷号令,如果现在强迫其出征关东,秦雍为三州百姓考虑,也断然不会应允,弄不好也会像关东诸侯那样,自行其事,不听号令了。”太常马日磾出列拱手道。
王允闻言,神色阴沉道:“陛下,秦雍是陛下的臣子,纳粮进贡乃是其分内之事,若陛下连自己的臣子都号令不了,何谈平定天下,中兴汉室呢。”
一众大臣闻言不禁暗自鄙夷,这家伙谁对他客客气气的,他就向谁下手,如果陛下能够号令自己的臣子,关东诸侯也不会乱成一锅粥了。如果秦雍翻脸,雒阳将首当其冲,你认为凭借拱卫京师的三万兵马是秦雍的对手吗。不过这些只能在心里想想,可不敢当着王允的面。
王允见其他大臣无人反驳,便话口一转,随后又道:“既然从目前情形来看,秦雍不具备征讨关东诸侯的能力,不如陛下趁此将雍、凉、益三州收入手中,在陛下的亲自治理下,不出几年必然能够具备横扫关东诸侯的实力。”
王允其人什么都好,忠诚、才学等无一不让人称颂有加,但是这个人就是没有眼力。不然正史上也不会被李傕、郭汜等人逼迫而死。
刘辩看着群臣一眼,发现大家都没有吭声的意思,便道:“司徒大人,依你之言,如何才能将三州之地收入手中呢?”
“陛下,秦雍是陛下的臣子,只需陛下一道圣旨,加封朝中三位忠于汉室的臣子为三州牧守,秦雍又能如何,三州还不是轻而易举便归入陛下之手了吗。”王允想当然地道。
“那司徒大人有没有适合的人选啊?”刘辩可不管这样是否能成功,他只要顺从母亲所,多多听取朝中大臣的话就行。
“左中郎将刘范,乃前益州牧刘焉长子,陛下可遣其为益州牧,治书御史刘诞,乃刘焉次子,可为雍州牧,这二人均是汉室宗亲,对陛下的忠心毋庸置疑的。”王允十分自信地道。
“那何人可为凉州牧呢?”刘辩见王允并没有出任凉州牧的人选,便问道。
王允其实心中也只有这两个人选,要第三个人选吗,一时半会还真不好找。从目前形势来看,卢植是中立稳重一派,他认为不可为之事,就绝对不会去做,从以前他无惧生死地拒绝向左丰行贿就可以看出来,因此卢植不合适。马日磾乃秦雍妻舅,皇甫嵩是秦雍妻兄,朱儁也与秦雍关系不错,派这些人去也不妥,思忖半天,见刘辩脸上已经有些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三国之跃马横刀】最新更新章节〖第八十六章 朝廷算计〗地址https://wap.xbqg9.net/21/2111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