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绾青丝(三)(2/3)
隐忍,和光同尘之意。>
同时也代表了陆家目前的状况,必须要和光同尘,必须要去退让,必须要去隐忍……>
陆议把自己的名字改为陆逊,大致上也就是这个意思。>
听陆议这番话,荀衍不由得感慨万千。别看陆议年纪小,可是这处世求生之道,已炉火纯青。>
他没有说的太明白,但这一个‘逊’字,却将他的困境,形容的无比透彻。>
陆议说:“叔父为何突然问及此事?小侄改名之事,并无太多人知道。除了伯父之外,就连家里人也不清楚。我原准备大婚之后,再公之于众人……叔父又是从何处得知此名呢?”>
“这个……”>
荀衍犹豫了一下,“难道江东,再无第二个陆逊?”>
“据我所知,吴县陆姓子弟,没有人叫陆逊。”>
荀衍扭头,向曹朋看去。>
曹朋眼珠子一转,连忙道:“先生,学生也是在偶然间,从坊市中听说。>
人言陆逊才学过人,乃江东俊杰。但具体是哪里人?学生不太清楚,故而途中有此一问。”>
曹朋这一席话,把问题一下子含糊过去。>
坊市中听闻?>
那自然无从考究……>
陆逊脸色有些不太自然,轻声道:“敢问,那人是什么模样?”>
“方士,是个方士。”>
陆逊玉面微微一沉,透出凝重之色。>
许久之后,他苦涩一笑,长叹一声道:“树欲静,风不止。”>
这句话,是春秋时皋鱼所言,出自《韩诗外传》。濮阳闿精研韩诗,所以曹朋倒也不陌生。>
原话就是后世极有名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陆逊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我已经努力的隐忍退让,可是看起来,还是有人想把我推到风口浪尖。>
荀衍沉默了。>
“贤侄。”>
“喏。”>
“有一句话,我不知道当不当说。”>
“请叔父明言。”>
荀衍犹豫了片刻后,轻声道:“若江东不可留,不妨前往颍川。”>
陆逊苦涩一笑,“非是小侄不愿,是家业于此,恐难离去……不过,叔父此言,小侄铭记心中。”>
曹朋万万没有想到,自己随口编造出来的一句话,居然让陆逊生出离开江东的念头。>
如果,如果陆逊不在江东,他日谁能抵御刘备呢?>
曹朋也不禁心中叫苦,只是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开口……看得出,陆逊其实对孙氏,颇有怨念,甚至是仇恨。否则,他也不会说出那样的话语来。一切早在庐江时,便有了一个定论。>
只是,既然陆家和孙氏之间有如此仇怨,为何陆逊后来……>
这其中的机巧,曹朋是百思不得其解。>
————————————————————————>
酒宴过后,陆逊安排荀衍等人歇息。>
陆家的门楣似已破败,但是其产业依旧存在。陆康死后,陆纤和陆康两支后人,便合而为一。>
两家部曲也随之合并起来,倒也有自保之力。>
陆家北跨院,是陆康的子弟居住;南跨院,则归于陆逊一家人。>
近两顷大的宅院里,居住有大约千人。其中部曲约八百,而陆氏子弟,不足两百。荀衍说,当初陆家子弟近五百余,再加上旁支远支,足足有两千之多。虽算不得吴县第一望族,但绝对能排进前十。只是,自陆康死后,嫡支损失惨重,只剩下这不足两百人,而且老的老,小的小……而远支旁支,则流离的流离,逃亡的逃亡,使得陆家再也不复当年的声势。>
有时候,一步错,步步错。>
陆家就是这种状况。>
不晓得日后,陆家能否重新崛起?>
曹朋很想告诉荀衍,陆家一定能够崛起。>
不仅仅是崛起,而且会是极为强大。依稀记得,孙吴后期的时候,整个江东的水军,都控制住陆家的手里。陆逊以下三代豪杰,把陆家打造成为江东第一世家,其实力甚至超过荀氏……>
许是见老友家道破败,荀衍的心情并不好。>
在安定下来后,他早早便回房歇息。>
而曹朋和夏侯兰,依旧是住在荀衍卧室的旁边。>
夏侯兰赶了一天的车,也有些乏了。所以倒在榻上后,便呼呼大睡。>
曹朋则躺在榻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来到江东以后,他就时常失眠。>
披衣而起,曹朋轻手轻脚,走出了房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曹贼】最新更新章节〖第197章 绾青丝(三)〗地址https://wap.xbqg9.net/20/20296/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