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节屌丝改变命运难(1/3)

2010年9月16日《老百姓日报》发表了长篇通讯《社会底层人群向上流动面临困难》,提出一个疑问:穷会成为穷的原因,富会成为富的原因吗?文章感叹,贫富差距加大的趋势日趋严重,“阶层固化”所导致的严峻社会现实已经摆在我们面前,再不可漠视。

其实阶层已经是固化的了,为什么当初的桐那么单纯会接受**丝。

为什么后来会只想和主流社会人群学习,这个是有原因的。

早在2004年华夏社科院的《当代炎黄社会流动》调查报告中就指出:干部子女成为干部的机会,是非干部子女的21倍多。课题的组长学艺当时就警惕地指出:“如果三年、五年乃至十年、百年长此以往,就不是21倍的问题了,这个数字就会高得多了。”

近年来,“农民工二代”、“贫二代”、“富二代”、“官二代”、“垄二代”(全家几代人都在国有垄断企业)的概念日渐清晰,人们感到改变命运的渠道越来越窄。更多更快章节请到。由社会底层向中间阶层以及更上阶层流动的难度真的越来越大了吗?

我们应当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向上流动的社会环境和氛围,让所有人都能够怀有一个“公鸡梦”,即只要是公鸡公民,只要努力向上,不论是偏远地区农民的子女还是城市居民的子女,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和上升的空间,都可以凭借自身的才华和拼搏,改变命运。

——华夏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委员会会长海南

读书者

知识不一定能改变命运

2009年,全国高考弃考人数达84万。为何造成缺考人数多,人口逐减、个人成绩差等是不容忽略的客观原因。但有媒体报道,高职、大专院校毕业生“就业难,收入低”。“昂贵的学费”、“毕业即失业”是农村学生弃考的重要原因之一。

现在太行东省政府部门工作的小欣在家乡被传为神话。10年前,这个出生在鄂西南部农村一个土家族的孩子,考上了太行东省某著名大学,从而人生发生转变。然而,近年来这个神话成了绝版。

“近几年,村里考上大学的孩子不少,但都是一些不知名的学校,真正考上名校的几乎绝迹。”周兴觉得很惋惜。

作为国家级的贫困县,周兴的乡亲中,能承担上万元大学学费的并不多。“靠地吃饭的农民一年能攒下几千元,算是好的。”小欣说,看到不少人在外面打工能赚钱,现在家里的孩子们要么去读技校学手艺,要么就外出打工挣钱。从古至今“读书受教育”一直是底层人士实现向上流动,改变自身命运的一种方式。1978年华夏恢复高考后,一大批贫寒子弟通过高考走上了另一条人生道路。然而,这种观念正在慢慢发生了变化。第一时间更新

录取差距致农村大学生少

“他们也想孩子有个好出路,不过,现在看来,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靠读书改变命运已成记忆。”小欣有些感慨,“当年,我们每个人都想考到县城的好高中。虽然试卷相同,但我们的录取分数必须比县城的学生高10分。”

这个道理在高考录取中也是一样。全国各地学生考取北平著名大学的分数就高于北平市户籍的学生。有调查显示,在山城市,每5个考生中几乎就有一个考生加分。2010年加分人数占到1719%,2009年更是达到30%。而农村的孩子极少有获得加分的机会。

考上大学也难有好出路

从皖省六安的农村读书出来的小李,其父亲是当地一所学校的校长,他常听到父亲感慨,“靠读书出人头地也难”。他的家乡是典型靠“打工经济”发展起来。“出去打工的人,家家户户都盖起了小洋楼。反而是自己这种大学毕业后在城市打拼,靠自身能力买房都有些吃力的人,根本没能力再给父母在家盖楼。”小李感慨,虽然读好书仍然是乡亲们亘古不变的“信条”,但他们也逐渐有选择性地趋利避害,即便是读了好大学,没有路子,也很难找到一份好工作。

既得者

美好生活靠的是爸爸

2009年下半年苏楠市下关区劳动就业管理中心进行的一次事业编制人员招聘中,录用的四人中有三人是局领导的子女。据其上级单位解释,此次招聘本身就是面向包括在职的无事业编制的工作人员以及局系统职工的子女或配偶。这是系统内的一次“公开、公平”招聘。

“官爸爸”帮忙升学就业

小王(化名)并不否认自己“官二代”的身份,父亲是中部某地级市的高官。而在高中老师和同学的眼里,聪明好学的他绝对是水木清华、北平国立的苗子。然而,高考那一年,命运跟他开了一个玩笑,他的高考成绩离北平国立的录取线差了几分。在他父亲开到一张能够加分的“凭据”后,他才险过录取线,走进了大学校门。2003年大学本科毕业后的小王,也曾想靠自己能力拼搏。然而他觉得“理想与现实相距太远”,在父亲的帮助下,最终进入某大型国有垄断企业工作。

小王不避讳去谈这些,因为这一切都是现实。在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新宅佳梦】最新更新章节〖第49节屌丝改变命运难〗地址https://wap.xbqg9.net/20/20263/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