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徐州之战(32)(2/3)
是他又害怕一旦给足了曹操军粮,到时候他挟兵自重,翻脸不认人了,他不解损失的是粮秣还有所有的利益,最关键的是他的寿春军,到时候如果连寿春军都被曹操包了饺子,他只怕只能远走冀州了。
可以说,兵力不足,是袁术最大的软肋,也是让他在九江之战和第三次徐州之战处处受压的原因,如果不是前两次徐州之战他损失了过多的兵力,他不可能憋着这么一肚子气,而且寿春现在算是他想动员兵力,也很难在对寿春军进行补充了。
原本富庶的寿春,养活几十万兵员绰绰有余,现在呢,壮丁被消耗,别说兵力不够了,是粮草都快难以为继了,算这回帮了曹操,给了他粮草,而曹操也按照约定把下邳、广陵、彭城三郡让了出来,可是战火之后的徐州,对他的补充真的能抵得了他支援曹操的钱粮吗?
别忘了,早年间的袁术也是带兵大将,只不过近些年才退居二线,所以他明白带兵的痛苦,当兵的张嘴要粮,你给不了,平时还能相携别的办法,可是战时,那可是要兵变出大乱子的。
这件事袁术必然会放在心,甚至做出权衡,让曹操不仅在徐州利益分配做出妥协,更需要杨弘在曹操面前,在粮秣的事情尽可能的促使曹操做出妥协。这件事曹操会如何回应刘澜无法知晓,但是如果他知道了,最终做出了妥协,那么曹操肯定要被袁术和杨弘狠狠宰一刀,以曹操的性格,为了大局,他能做出任何妥协,甚至哪怕放弃对徐州的所有利益,曹操能做出来,可是他心里若不窝火是绝不可能。
甚至曹操可能为了粮草,而假意对袁术做出承诺,等徐州之战结束之后,再假意做出一些摩擦,然后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解决袁术这个威胁,谁让他那么不是东西,让他一点好处都得不到呢。
这世反目成仇,不是分赃不均又或者是断人财路,袁术为了自己,做得出这样的事情来,而曹操为了自己,也做得出任何疯狂的举动。
现在的两人,活着都担惊受怕,到时候外部的,最少的明面的威胁刘澜不存在了之后,他们还有什么可怕的,反目反目,不得不说,袁绍在这一点是真的左右逢源,而刘澜则有些小白,如果他的人际关系能像袁绍这样,现在看戏的指挥是他,可他现在只能眼睁睁看着袁绍闷声发财,而他自己则要不断面临着各种危险与挑战。
不过两人最终能否反目,其最主要的还是看袁绍到时候会不会翻脸,如果到时候袁绍翻了脸,那么两家依然会继续合作下去,不过刘澜可不会给他们这样的机会,两人不仅要翻脸,还要和袁绍翻脸。
可以说,刘澜这一仗,不仅要保住徐州,还要让曹操与袁术,曹操与袁绍,袁术与袁绍彻底翻脸,没有再次联合的可能,他要分化他们,让自己占据先机,甚至是闷声发大财。
这事有些难?
其实一点都不难,首先三人并非铁板一块,三人有着各自的利益与冲突,只要能够准确把握,只要能够对他们进行分化,那么三人反目是极有可能的。
这件事,最困难的起身还是对曹操的分化,太困难了,但是如果从袁氏兄弟下手,一点都不难,刘澜心底明白该如何分化他们,可以说,袁绍已经等于成功,最少袁绍到目前都是以立的身份出现,说明刘澜已经成功了,之后会发生什么,那是之后的事情。
而袁术,其实完全可以在粮草面做章,当然现在虽然难一点,可是如果让寿春军吃点苦头,让袁术肉疼,他和曹操的联盟将瞬间瓦解。
刘澜很有信心,因为他们之间并没有足够的信任,如果出现寿春军大面积出现伤亡的情况,那么在原本没多少信任的前提之下,袁术必然会把这一切认为是曹操在用他的寿春军当炮灰甚至是让寿春军去送死,到时候反目是必然的。
因此而翻脸,则不是不可能发生的情况,可以说,刘澜绝对这一仗只要碰到曹操和寿春军主攻寿春军便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而这件事原本是交给关羽的。
而关羽的态度也是极其赞成的,认为这是最好的选择,让寿春军和曹操反目,之后他都不用去管曹操,如果没有冀州军的话,曹操只能乖乖撤兵。
到时候算曹操一路势如破竹,可在大势面前,他别无选择,只能撤兵,打下来的徐州各县,都得原封不动的还回来。
至于再次发生大规模屠城的情况不会在发生,这样的情况,在早年间出现不怪,可随着战争时间的持续,人们对人口的重视变得越来越重,战争争夺的再也不是地盘这么单纯,而是郡县内的人口。
人口对现在的诸侯来说越来越重要,也许除了袁术这位不管百姓死活的后将军依然我行我素之外,袁绍和曹操都已经反应过来人口对于他们不仅仅是兵员,还有钱粮,他们的存在,甚至打赢一场决定性的决战更重要。
而这些,在几年前是难以想象的,当时杀些平民,将他们的口粮充做军资完全是各路主公惯用的手法,但是现在呢,谁还做这样的事情,连提出以人肉做肉脯为军资的曹操军,也没有再用这样自损的方式扩充军粮了。
而现在徐州之所以诱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大汉龙骑】最新更新章节〖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徐州之战(32)〗地址https://wap.xbqg9.net/20/20104/1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