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永远哀伤的孩子——读彼得潘(2/3)
如许弄不明白彼得什么地方让我感到可怜。
许我是第一个给童话写书评的人。我对她其实顾湘也给童话写书评,写《王子》,也写《彼得·潘》。顾湘对《彼得·潘》的书评写得相当地好,我觉得自己现在又写《彼得·潘》是在干一件隔纸描红或者画蛇添足的笨事情。
许鼓励我不是呀你和顾湘写的东西不一样呀。
于是我也笑了,安慰自己:是呀,真的不一样呀,我们看的《彼得·潘》是两个版本,她的温迪就是我的蒂,而且她看的版本好像比我的译得好一点。
完我们两个都笑了。我看到玻璃墙上自己的笑容格外明亮,像个快乐的孩子。
郭啊,你真像个孩子。a这么对我过,一草也这么对我过。记得我一个人去上海的时候第一次见到一草,我和他在路边等车。一草:郭呀,你真像个孩子。于是我我本来就是个孩子呀。一草笑眯眯地望着我:郭我特喜欢你这一点,承认自己,而不是像一般十六七岁的孩子一样扮成熟。
是的,我看到过很多初中的孩子用成人的姿势难看地抽烟,我为他们心疼了。为什么要急急忙忙地长大呀,有一天你们会发现自己真的无法挽回地长大了,那你们想重新变都不可能了啊。
在一草的时候我没有告诉他有段时间我是多么地不想长大。
那是初三的时候,我对a我不想继续长大了,一辈子上幼儿园多好呀。a:想想彼得吧,那个永远哀伤的孩子。
听了a的话之后我就开始希望自己快快长大,我要学会珍惜学会怎样去爱去宽容别人,因为我不希望像现在一样像彼得一样像个任性的孩子一样乱发脾气让爱自己的人伤心。我不愿意看到爸爸妈妈老了,朋友们都牵着自己的孩子,树苗都长成参天大树了,高山都被风削平了,大海也被沙填满了,而我依然是个长不大改不掉死不了的满口乳牙的没心没肺的孩子。
如果是那样的话,我想我是会哭的。
彼得太爱自己了,他是天真而自私的。
“岛上的孩子的数目时常变动,因为有的被杀,或者其他缘故,他们眼看就要长大的时候——这是不合乎规定的,彼得不允许他们长大,于是彼得就把他们饿瘦了,直至饿死。”
“我虎莲是讲意气的”,美丽的公主,“彼得·潘救了我的命,我就永远做他的好朋友,我绝不让海盗来伤害他。”
这在虎莲公主一方,是处于感恩和礼貌,但在彼得看来,这是他应得的报答。于是,他往往居高临下地,“很好,很好,彼得·潘了”。
每次他“彼得·潘了”的时候,就是让对方闭嘴。
“彼得不允许孩子们的模样有一丁点像他。”
一个太爱自己的人往往不知不觉地就伤害别人了。
那天我问兔子我是不是一个可恨的人。兔子从某个意义上你是的。于是我问兔子为什么。兔子你总是轻易地就对别人许诺一些事情。比如你答应送给我一只珍珠兔子答应给我你的章答应教我插花,可是最后你什么也没做。
我想告诉兔子我的打印机坏了而且电脑的屏幕烧了所以章打不出来,我还想告诉她我的亲戚还没有把珍珠兔子送给我所以我也没有办法给她,我又想告诉她我原来学插花的那本书不知道弄到什么地方去了所以没有办法只凭一张嘴就教她。我还想告诉她很多东西,可想了想又嫌太麻烦,况且了她也不一定就会信。于是作罢。
有人找我帮忙的时候我一般不怎么考虑,一口答应。因为我不想看见别人失望的样子。可是当我努力了之后发现自己真的不能帮忙的时候,我只有让别人更加失望。我知道我把事情弄得恰得其反了。朋友我善于给别人以美丽的假象。
彼得·潘伤害了别人,我也伤害了别人。但从某个意义上讲,彼得是无心的,而我却是有意的——尽管我是有意想让别人快乐一点。
那天兔子一脸严肃地对我:你不要再轻易地许诺别人了,真的应该改改了。于是我像个犯了错的孩子一样声:知道了,我一定改掉这个不好的习惯。
彼得有个很不好的习惯——口是心非。这也明了他真的仅仅是个孩子。
蒂要走了,孩子们要走了,可是彼得装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他依旧在有口无心地吹他的那支破笛子。大家都叫他一起去找妈妈,可是他不,“你们去吧,我才不去呢,真见了她,她一定又要盼望我长大了,我才不想长大呢,我要永远做个孩子,永远玩耍”。
“孩子们走了以后,他还快乐地吹了一会儿笛子呢。当然,这只是在掩饰他的难受,证明自己对朋友们对蒂的离开满不在乎。他决定不吃药,为的是气一气蒂。然后他不盖被就躺在床上,也是为了要惹蒂生气。平时,蒂怕他着凉,总是将他塞进被窝里。他难过得差点哭出声来,但是他忽然想到,如果自己笑起来,蒂不定多么生气呢。于是他就笑起来。”
我不希望看见彼得和蒂分开——相爱的人分开。就正如我希望和我爱的人一辈子住在一起一样。孩子不懂得爱不懂得珍惜,所以可以把自己心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孤城印记】最新更新章节〖第十三章 永远哀伤的孩子——读彼得潘〗地址https://wap.xbqg9.net/2/2868/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