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沿古之足迹(2/3)
行没有捷径,只有一步步来,即使有惊天造化,即使实力能逆行伐仙,但若境界不提升,岁月之下,都是空虚。”
“那些被惊天造化强行提升的境界,没有经过感悟与磨砺,都只是空中浮萍,没有根基依托,如那空中花园,迟早都要坠落!”
只有感悟出更多强大逆天的理,才能够铸就属于他自己的无上道基。
“无上道基,超越历代先贤,独立于一个修道根基的绝巅,如此人物若不陨落,必将能纵横一个时代,难逢敌手!”
有得自玄天秘境洞府界之中的悟道图,有大圆满的智慧金轮,杨尘相信,自己感悟理不会遇到多大困难。
难的是那一丝感悟的契机,毕竟感悟天地不是说说而已,也不是凭空想来,必须要亲自去经历才可以,而契机往往是可遇不可求的,只能看造化机缘。
想到这里,杨尘纵身飞起,踏空而去,他找到了方向,要去寻找契机,感悟理的契机。
古言有记载: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泰山,自古以来就有天下第一山的名头,更是五岳之首,先有三皇五帝封禅大典于其上,后又引七十二君王封神,秦皇汉武,百家诸圣,齐至祭天。
泰山,拥有着太多的神秘,有着无尽的历史与厚重,值得每一位华夏子孙前往瞻仰崇敬。
古人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句诗说的就是泰山,站在泰山山顶,会让人情不自禁就产生一种俯览群山之感。
曾有传说,古莫大于宙,山莫高于泰,今有泰山北斗之说,用来形容某个行业领域的绝顶人物。
由此可见,泰山的地位,是多么的崇高。
此时,杨尘飞越数座城市,终于来到了泰山脚下。
他一步步踏在漫长的石阶上,漫长的岁月过去了,泰山的石阶被所过之人的足迹磨出了光华。
这一点一滴,都被泰山铭刻,那些鼎盛香火留下的熏黑,都足以证明泰山的伟大。
杨尘一步步踩在这条古老的路上,用心感受着每一寸土地,每一寸都承载着华夏上下五千年厚重的历史。
他一边欣赏着泰山的风景,一边用足丈量着大地。
长空万里,浩日天云,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有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偶有落霞与孤鹜齐飞,感秋水共长天一色。
放松心情,敞开心扉,将神与天地自然融合,感受着天地间每一缕道韵。
杨尘整个人越发出尘,如同一尊谪仙般,行走间飘逸洒脱,有别样的魅力自然散发而出,他心境随着感悟而变化,几乎都影响到了环境变化。
偶尔回头一看,阶梯之下有许多人,他们看着如同太古巨神般高大的泰山,直接望而却步,有的人走在一半阶梯上,再也无法坚持下去。
而一些人则是停留在阶梯上,席地而坐,休息着恢复体力,准备继续前行。
杨尘转过头来,继续上前走,心中浮现一丝明悟。
“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面对困难会做出不同的决定。”
“但是,我们所有人都没有后悔的权利,即使有,也没办法去后悔,世上从没有后悔药卖,除非时光能倒流!”
杨尘喃喃自语:“时光能倒流吗?永恒的叹息能使时光加速,但我却没有领悟,而时光倒流,这简直如同天方夜谭,若是能如此,那一切都能重来吗?”
泰山古来便有“万物孕育之所”的尊称,被人认为是神灵眷顾之山,钟天地造化之灵秀。
其中神庙众多,最为早期的乃是王母池,建于公元220年之前,传说,王母娘娘便是在此得道,其余更有影响最深远的碧霞祠,著名的老君堂,斗母宫等等。
然而,杨尘从众多古代文献上查到,早在王母池建立之前,泰山便已然存在多时。
在那某个消失的岁月中,一段辉煌到了极致的文明曾经存在,在泰山上留下过他们的足迹,三皇五帝,七十二帝王,百家诸圣都要到这里举行封禅大典。
甚至,还要封神!
周朝灭商,凡有功之臣尽皆封神,姜子牙手持封神榜,于泰山上昭告天下!
杨尘用心敬仰和感悟着每一座庙宇,那些破损之处都残留着古代的气息,即使几度重修和装饰,依旧掩饰不住那浓郁的古风。
“古来几多苍茫,海田成殇,这无尽的古老与厚重,到了而今已丧失了辉煌。”
“那神话中的时代,究竟为何消失?这漫天的诸神佛,究竟去了哪里?”
“古来的君王在此封禅和祭天,是要干什么?”
一个又一个感悟与疑惑不断浮现,杨尘心中念头百转,不知不觉间,他来到了孔子庙。
作为儒家祖圣,孔子的地位无疑是崇高的,其香火的鼎盛几乎可以媲美神灵的庙宇。
看着为自家孩子祈福,希望能考个好成绩的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永恒无极】最新更新章节〖第九十九章 沿古之足迹〗地址https://wap.xbqg9.net/2/278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