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振聋发聩 (三)(2/6)

这一点,雪中送炭远比锦上添花留下的印象好得多,陆政东初来乍到,立足维稳,很多情况也不还不熟悉,正是最好的时机,等他完全掌握情况了,事情理顺了,再靠过去其价值就要大打折扣了……?

杨永清也不是没一点关系,要说陆政东现在也就一副部级,对他这样的正厅级的升迁影响不大。但是杨永清清楚。部委里边水太深了。司局级的干部有多少?除了组织部门,恐怕没人能搞得清楚,别人都戏称,到京城才知道官小,这么多的厅官,而部级干部有多少?可以数得过来,这里边的人才也太多了,想要出头也太难了。想要从部委升上是难上加难,外放显然要比直接走部委机会多一点。

杨永清认定陆政东在西部办里边呆不了太长,顶多就是两三年时间就要下去,到时候也许也就可以一起外放,虽然说这中间也存zi很多变数,但是这总是多了一条路不是?

陆政东能够感觉到杨永清积极的朝着自己靠拢,他也很乐意能有这样的角色和自己走近。?

作为农林组的组长,杨永清的业务能力没的说,公认的业务尖子,但是仅仅是业务尖子还不够。杨永清的思路很开阔,眼界也相当宽广。涉猎的知识面相当渊博,更难得的是和自己在很多问题看法上都比较一致,这是最难得的。?

当然也不排除杨永清是为了达到靠拢自己的目的而事先寻摸了自己的一些观点看法,但是不管怎么样,只要对方有这份心,而且能力不俗,这就足够了,更何况,在有些问题上陆政东也感觉到杨永清也并非刻意讨好自己,而是拿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观点,这让陆政东对他也更看好……

晚上吃过晚饭之后,陆政东谢绝了长滩方面的其他安排,回到了房间里,周继勇和温勤山自然也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陆政东的话语中含义很丰富,两人一时间也无法完全消化理解到,但是两人也知道陆政东对长滩的发展一直很关注,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他已经和长滩没有多少关系,但是陆政东毕竟在这里生活了多年,并且这里是他仕途的起步之地,其饱含的感情都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两人都很理解这一点。

“陆主任对于长滩的一些看法和意见,我和勤山还有其他市里的领导也交流了一下,我们的头脑确实是有些发热,在这方面我们一定会重视,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才是关键。不过,这样的调整自然需要一些大型的项目来支撑……”

陆政东一听周继勇的话不仅呵呵一笑:

“原来你们俩是来将我的军的啊,是炼油项目的事情吧?不过这个你们是找错人了,这件事决定权在发改委和石油部门,并且你们也清楚,这个项目竞争是相当的激烈,甚至可以用惨烈来形容。西河和其他省市的竞争,省内的竞争,这都是不可避免,你们说,要是这个项目落户长滩,那西原该怎么想?当然估计落户西原,你们心里也不是滋味。

对于这么一个投资巨大的项目,不争取总是心不甘的,不过我也希望你们不要把宝都压在这上面,不要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心胸放宽一些,机会还很多,长滩到眼下这局面不易,真要想超越,也绝不是一个炼油项目就能顶用的,关键还是你们要依托长滩的优势,下好长滩这盘棋,下好了一qi皆有可能……”

周继勇和温勤山自然也清楚想要争取到炼油项目的困难有多大,不过只要还没尘埃落定,总还是抱有一线希望的,听得陆政东这么说,心里自然是有些失望,不过听得陆政东讲超越西原一qi皆有可能,不由又升起一线希望。

“一个地方的发展,不外乎几个方面的因素,资金、资源、人才,这是三大要素,政府要做的是如何将这些要素排列组合好,比例分配好,长滩具有什么优势,两位父母官肯定都很清楚,我们国家发展到现在这样的阶段,每一次经济的调整,事实上都在一定程d上挤掉泡沫,也是一地发展好坏的试金石。是好是坏,到时候就可以见分晓,两位有没有这个底气?”

周继勇和温勤山不由相互看了一眼,陆政东这话要是他们再听不懂,那他们也不该呆在这个位置上了。

陆政东的意思很明显,长滩现在想要超越西原那是超之过急,而是要努力的夯实基础,尽可能的让长滩的经济增长含金量高一些……

在长滩的调研考察以及专题会都进行得很顺l,陆政东在座谈会上也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但是更多的是几位组长都对长滩在西部大开发提出来之后的一些措施给予了相当肯定。?

这倒不完全是阿谀逢迎。几位组长、副组长都是看过很多地方的人。眼睛都是贼精也容不得沙子的。

退耕还林专题会结束之后,陆政东也就和长滩市四大班子成员一一道别,回到西原继续在西原进行考察。

丰田面包飞速行进,前面那辆奥迪开道警车虽然没有闪动警灯,但是偶尔鸣响的汽笛和闪烁的应急灯,还是表明着这后边一行人身份特殊,这让陆政东也颇有些不适应,他在安新一向都是轻车从简从不搞这一套。而在京城更是没这些讲究,到了地方上这种形式上的东西反而特别多,当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重生之政道风流】最新更新章节〖第二百零六章 振聋发聩 (三)〗地址https://wap.xbqg9.net/2/2754/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