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局面初定(2/3)
蚌相争渔翁得利,今天江*书记这么一说,林紫山心里也大体有数……
而在安新,所有人关注地焦点自然是姚志的案子,尤其是常委班子。大多数干部都知道姚志案子背后牵连着什么,大家都紧张地关注着案子的发展,看看市里会不会有领导被牵连进去,因为事情虽然是发生在金湖,但主战场却是摆在了安新……
安新市委办公室里。陆政东和张泽高正在进行着一场谈话。
“姚志在金湖区搞得这些。让我恍若回到了五十年代大*跃*进的年代……”
两人谈完了关于姚志的案情之后。张泽高看完手里由省纪委转过来的一些关于姚志的材料,叹了一口气道,有些感慨,看着陆政东道:
“我这一辈子,经历过大*跃*进,吃过三年自然灾害的苦,挨过批斗,蹲过牛棚。这些经历让我充分认识到一点,必须要实事求是,否则就要犯错误。”
说着张泽高轻轻叹口气,拿起茶杯。慢慢喝了口茶。
张泽高再抬头地时候。就自嘲地一笑:“老喽。老人家就喜欢怀旧。”
陆政东也是默然,姚志不光在经济上有问题,在经济建设上也是大搞浮夸风和数字政绩。
在大*跃*进时期,“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而四十年过去了,这样的情况在金湖也出现了。姚志为搞“政绩”,金湖不仅在粮食生产上、生猪和家禽喂养上、工业产值上、就连在财政收入上、渔业上、典型“楷模”的树立上等,也大肆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甚至令人啼笑皆非的地步:农村出现了干枯水塘鱼丰收,还有的粮菜产量放卫星,多种经营假翻番、工业收入冒估报等等。某偏远的村一理发店年收入就达三十万,而这个理发店仅仅就是两块钱理一个头,村民们都笑,也就是每年要理十五万个头,每天得理四百多个头,而全村人口不过八百多,也就是说,全村男女老幼齐上阵,必须要两天理一次头,村民们都笑,就算不把剃头匠累死,那剃光头的岂不连扎根毛都长不赢了吗?
陆政东却是笑不出来,这在九十年代并不少见,南巡*讲话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路完全明确,统计数字的相互攀比之风愈演愈裂。具体表xin:一星相互观望,攀比速度;二是产值增幅之高到了让人难以置信的地步,统计权威部门只得要求各地"认真核实,实事求是",各级领导要求“一级一级对口”.但根本刹不住车,统计数字何以被扭曲,浮夸风又何以再度重演呢?一是上级部门不切实际的制订高指标,层层压任务,唯有统计数子上做手脚;二是“政绩”与统计数字划等号,并与干部的升降荣辱挂钩,而又不去认真的调查核实。有了统计数字的高速度,“政绩”就有了,提拨重用自然有份,何乐而不为?于是有少数人不惜弄虚作假,胡编乱造,夸大政绩甚至伪造政绩。
而金湖出现这样的荒唐数字也并不是一天造成的,姚志上任之后,年年虚假,于是逐年虚报加码,最终积重难返。
而姚志更离谱的是既搞浮夸风又大搞政绩工程,其危hi尤甚。
搞浮夸风干实事的不如编数字造假的,影响了务实干部艰苦创业的积极性,而有的弄虚作假干部得到提拔,群众议论纷纷;下达高指标,实行量化考核,工资奖金挂钩,这是逼干部造假,对此有怨言;虚报浮夸,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统计数字造假,影响上级对下面了解真实情况,影响决策和经济发展
而搞政绩本来无不可,关键是:一,不该搞的也搞,二、过分地搞。三、前任搞的后任把它拆掉自己再搞。以毁人力和物质为辅。政绩工程则是:以毁物质和人力为主,以口夸并之。这严zhng地破坏着生产力的发展。
姚志是一边浮夸,一边大搞政绩工程,现在区政府外面是欠着一屁股帐,真正需要建设的,或者用于民生的严zhng不足,都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想来姚志恐怕也是一直在想着赶紧跳出金湖吧,只是还没来得及,就出事了。
还有一个更让人头痛的就是锰矿问题。
利州矿业就是一个巨大的黑洞,是的,黑洞!陆政东也看到了利州矿业的不少材料,这些材料就连省纪委都不一定有,那是一堆账,是利州矿业融资、投资、收益的明细表,是利州矿业巨额资金的流入与流出。
但这根本不是传统意义上企业财务应该做的那种账,而是一笔“黑”账!
陆政东花了不少时间将这些账目翻完。他看得心惊肉跳。看得毛骨悚然。何三牧的这个财务总监倒是细心。太细心了,所有进出利州矿业的资金,一笔笔记录得都很清楚,
陆政东粗略算了一下,利州矿业偷逃的税款几年来累计上亿,而资金又以各种名目给转了出去,也是一个巨大的数目,但是这些账目又做得很巧妙。转出去的资金只有何三牧一人知道,而何三牧在吴凤娟还没调走,省纪委还没决定对姚志双规之前就已经出逃,这恐怕是京城某些人,得到中央在闽南开始下重手的时候感觉到情况不妙就让何三牧赶紧撤退了。
何三牧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重生之政道风流】最新更新章节〖第二十六章 局面初定〗地址https://wap.xbqg9.net/2/2754/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