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12)《操典》会议(三)(2/3)

理商成。他既要和陈璞交谈,又不能冷落商成,脸上还要配合着适当的表情,结果是忙得不亦乐乎。最后还是陈璞的一句话,终于让他能吃上两口安生饭:子达,你没事拉那么大一块破石头回家做什么?

研究啊。商成已经吃好了,端起盏喝了口茶汤说道。

研究?这样简单的答案教陈璞很不甘心,她追问道,一块破石头,也值得花时间去仔细审量追根求底?

商成没有言传。他现在最不缺的就是时间,总得找点事情来消磨时光吧?而且这事情还不能容易了,最好是三年五载干不完的那种;比如说古生物化石就不错。比如说上官锐公廨里的那块石头,他觉得就是很稀罕的化石,很值得他去研究。他琢磨,对他这个生手来说,把化石彻底地从石头里剥离出来,至少也要两三个月,再随便研究一下什么纲目之类的,就能混到明后年,实在不行他再花点钱,到处去收购点化石回来,等把爬行动物纲的恐龙目弄出点成果,就算不到退休的年龄,出版自传也应该没什么问题。他甚至连自传的书名都想好一一《与恐龙同行的人》……

上官锐飞快地刨完了两大碗米饭,放下碗,对商成说:说到‘研究’,我当初还以为这是你自撰的新辞。结果转头找来人一问,才知道是我错了。搞半天唐朝人写的诗里就有这个辞了。

陈璞稍稍有点不自然。她也曾经犯过同样的错误,直到田岫告诉她,研究这个辞至少在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写在《世说新语》这本书里。虽然田岫也记不上原是怎么说的,但她相信,田岫应该不会记错的。

她问商成:你想在石头研究什么?见商成不吭声,又问上官锐,应伯去澧源大营研究什么?

上官锐看了商成一眼,见商成不反对,这才说道:不过调阅一些书卷宗而已。都是从高皇帝到宪宗年间的那些陈年档案。呵,我一直都以为,这些东西都应当去太史局才找得到,要不是商伯找到我,我都还不知道大营里居然还居然还收着一些这种书。

你以为我想去麻烦你呀。商成总算吭声了。他叹了口气,说,何止是澧源大营,兵部、礼部、太史局、藩属院……为了找点原始资料,大热天的,我在六七个衙门来回跑了无数趟。大概是想到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他咬着牙关收住了话,默了良久才无声地吐出一口气。

陈璞忍不住说他:你没事做呀,跑来跑去的干什么?

她说这样话的本意是好心,意思是这种事情不值当他亲自跑,交代别人去做就好了。哪知道这话恰恰说到了节骨眼。商成已经是在为自己的自传作考虑的人了,最恨的就是听见别人说自己没事做。要是别人说这种话,他只当他们是在放屁;可陈璞你怎么也能说得出这样的话?因此陈璞的话音还没落下,他一肚皮的邪火便腾地一下蹿起来,原本带着点微笑的脸上刷地一下变得铁青,牙咬着腮帮子手里已经捏紧了瓷盏,眼见得一股郁结在胸口的怨气当场就要发作出来一一

上官仲武不愧他的单名锐字,眼神好就不提了,心思也是异常地灵活敏捷,看商成的神情就知道沙公主说了不当说的话,急中生智,抄起茶壶就给商成续茶汤,嘴里说道:子达,我至今都记得,你上回临走的时候说,大约已经摸到了突竭茨人的一些来去脉络。你别说,我惦记你这话都快俩月了,他用敬佩有加的眼神凝视着商成。一一你到底研究出一些什么样的道理,先给我说说。

商成一口喝尽盏里的茶汤,压着心头的火气对上官锐说:我胡乱折腾的,也没研究出东西……

哎呀,就是闲谈而已,你姑且说着,我姑且听着。上官锐热情地帮他再续上茶汤。你是兵法大家,这一点是公认的事情,你搞出来的道理,再差也强似过我不是?

瞧是上官锐又是倒茶又是马屁吹捧的,热情得不得了,商成倒是不好不说了:我真是没研究出什么值得说道的东西,只是有点不成熟的想法罢了……

于是,商成就开始讲述他的看法。

一百多年前,当李唐王朝在内忧外患之中即将崩溃瓦解的时候,在北方站稳脚跟的突竭茨人开始进入扩张阶段,他们扫荡大漠,向东攻打靺鞨和扶余,向西驱逐回鹘,为了争夺对西域诸胡小国的控制权,他们与吐蕃连番地大打出手。等到大赵立国的时候,突竭茨人已经把吐蕃人赶回了高原,又灭亡了靺鞨与回鹘,手里控制着从黑水到北海的大片土地,国势也开始进入强盛时期。但是,这种强盛是依托在军事征服之上而建立起来的,因此,就象绝大多数靠着军事实力进行武力征服的国家一样,突竭茨人的强大缺乏牢固的基础,内部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激烈矛盾。新近加入的民族与最初的突竭茨人的矛盾、新兴军事贵族与传统贵族的矛盾、土地的矛盾、人口的矛盾……在那段时间里,突竭茨人虽然确立了自己的霸权,但他们建立的政权却是一直都处于动荡之中,有几次甚至走到了濒临瓦解的地步。为了转嫁内部矛盾,同时也是为了满足自身对人口和财富的无休无止的贪婪,他们把目光转向了富庶的中原,频繁地南下。在太祖时期,大赵的国力还很虚弱,面对突竭茨人只能疲于应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陌上行】最新更新章节〖第十二章(12)《操典》会议(三)〗地址https://wap.xbqg9.net/2/2435/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