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81)帮忙(四)(2/3)

有可能得个封诰,而匠户人家的子nv却连这一点都做不到,哪怕是婚嫁也只能在匠户人家之间。匠户每天从早到晚都从事着繁重的劳作,换来的却只有一些可怜的食物和布料,在这种情况下,消极怠工只是常情,逃役逃籍也都很寻常。去年年初,燕山即将对突竭茨人用兵之前,因为有大量的军械需要临时赶制,一座兵部的作坊里的匠户不堪忍受,差点爆发叛lun,不是他们自己走漏声当地驻军弹压及时的话,最后不知道要闹出什么lun子。就是这样,前后还是有七十多个匠人被砍了头。对于这件事,商成毫无办法。虽然他很同情那些匠人,但在国家制度面前,他什么都做不了。他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尽量劝导各个官营作坊的官员和胥吏们对匠人们好一点,不要去克扣盘剥他们的那点微薄的口粮。

他沉默了一会,忽然又想到另外一个问题。大赵律法并不禁止人口的买卖,象真奴和桑秀,就是被卖到燕山教坊的,工部完全可以把作坊连同在作坊里做工的匠户一起发卖吧。虽然这样做对匠户们的处境不可能带来什么根本ing的转变,可是,既然情况已经坏到不可能再坏的地步了,换个环境,又能坏到哪里去呢?说不定这些匠户还能遇见一个善良的东家……

“没有这个先例。”杨衡盯着脚下的青砖,干巴巴地说道。

商成又沉默了。是啊,凭白无故地官府买卖人口,这说出很难听;而且匠户们再是另列贱籍,毕竟属于自由民,这忽然间无缘无故就变成了别人的奴婢,就算是泥人也要爆发出几分火气;何况杨衡和常秀也不是张朴和朱宣,多半没有向制度挑战的勇气,不可能提出打倒万恶的匠户制度的口号。他仰起脸,在脑海里搜寻着匠户制度消亡的原因。但半天都没有一个清晰的结果。

他换了个思路,向常秀问道:“实公,工部可不可以在转卖白酒作坊的同时,把作坊里的匠户一起租赁给买家?”他觉得,就象揽工汉出卖劳力一样,工部不改变出卖匠户们的身份而仅仅是把他们组织起来规模化地出卖劳动力,应该不成问题吧?

常秀、杨衡还有田岫,三个工部官员彼此拿目光jio换了一下意见,常秀略略地点了下头,杨衡说:“《大赵律》上没有律条。一一应该是可行的。”但他马上又提出新的问题。匠户在官府作坊里一般是由胥吏监工,到了si营作坊之后如何管理?si营作坊大约不会情愿让官府中人到作坊里h手吧。还有,这些匠户中有的是十几年几十年的熟练匠人,有的却只是mo手mo脚的幼匠,这二者能等同而论?

“这很简单。”杨衡眼里的问题,在商成看来却是不值一提。他说,“匠户的管理就由你们工部和买家坐到一起磋商。反正都要谈买卖,干脆就把匠户的事划进合同里,捆到一起谈。至于熟练工和非熟练工的区分,完全可以参照吏部每年给官员们进行考课的情形,按照工龄一一就是参加工作,哦,就是在作坊里做工的年限一一也搞一个三六九等,分出上上、上中、上下直到下下这些等级。上上的匠人当然要收最高的租金,他们也要有最高的工钱和最好的待遇;下下的匠人自然就不用说了,就和平常的徒一样,包吃包住而已,最多发点基本工资作零hu……”

他扶着茶盏侃侃而谈,常秀他们却是越听越是皱眉。常秀忍不住打断他说道:“子达,一一并不是所有的匠户都是做工越久就越有手艺。有的匠户虽然从役的时间不,可手艺并不比老匠户。难道他们也要按你这三六九等的办法来划分?”

商成呵呵一笑,说:“我就是提个思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落实到每个匠人的等级划分,当然要根据实际情况来。不单如此,我觉得,那些真正好手艺的匠人,还当然应该格外重视,不仅要发给他们更多的工钱,还应该发给他们更多的口粮和布帛,要让他们成为别的匠人心目中的榜样和目标!”他留意到常秀脸上不豫的表情,笑道,“实公,我这可是在帮你们的忙,要是你们工部的匠人个个都是上上的等级,还愁租赁不出好价钱?匠人们拿的工钱越多,你们工部不就赚得越多?”

常秀心底里已经认可了商成的建议,可是要让工部一边变卖自己的作坊一边做起人牙子的勾当,总是觉得很不舒服。再说,这个事情他一个人也做不了主,还要回去和别人商量,说不定最后还要知会户部和宰相公廨,因此更不能随便表态。他含hun地支吾了两声,把话题重新拉回去:“我们和霍家的合同呢?你能不能帮我们出点好主意?”

“那就看你们工部的想法了。”

“这话是啥意思?”

“就是看你们工部想不想继续在白酒的生意里h一脚。”商成说。

常秀本来已经拿定主意,回头就和两位同僚商量变卖白酒作坊的事,从此再不参与白酒生意上的lun七八糟事情。白酒的事情从头到尾都差不多是他在主导,最后却是个灰头土脸的结局,说句心里话,要不是情势不由人,他宁可咬牙亏下去,也不情愿让人看笑话!此时忽然听商成说到还有机会,jing神顿时就为之一振。他倾斜着身,一双满是血丝的淤泡眼热切地望着商成:“子达还有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陌上行】最新更新章节〖第十一章(81)帮忙(四)〗地址https://wap.xbqg9.net/2/2435/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