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63)演武(2/3)
阅禁军,换了个问题说:“自打王奢大将军创出这破骑大阵,又被高宗皇帝立为军中必较之阵,迄今已近百年了?可百年来我大赵与突竭茨往来征战无数,此阵却极少被人运用于战场之上,却不知究竟是何缘故?”
清河郡王思忖着说道:“破骑大阵需要三万四千余人才能展开,而且颇费时辰,因此一般将领都不太情愿在战场上铺展此阵此是其一其二,战场上形势千变万化,战机只在须臾之间,为了捕捉战机,军中号令指挥也不可能把近半数的骑军布置在阵后,因此在与突竭茨的征战中少见此阵亦不足为奇再有,成阵的士卒越多,则号令越难统一,破骑大阵连同拱卫游骑,兵力总计接近四万,难免有臂不能使指的缺陷”
商成点头表示赞同老将军的话清河郡王说得倒是一样都没错,可惜没有把关键的地方点出来大赵从高宗朝便开始就奉行主动防御的军事战略,在北方各地的险要地方设立了无数的关隘堡寨,既然有城墙作掩护,谁还愿意去摆设破骑阵与突竭茨野战?摆出一个完善的破骑大阵需要动用的兵力接近四万,连同左右遮护侧翼的游骑活动区域在内,整个战场的正面接近十里,纵深也需要十里,还必须是宽阔平坦无障碍的地形,就是这样的战场条件,匆忙间哪里能找寻得到?就便是有了地利,而且时间充裕,按照操典把大阵展开了,可敌人也不是傻子,难道他们眼睁睁地看着赵军布好铜墙铁壁还要一头撞上来?最关键一条,北方各地的道路交通条件就不支持破骑大阵不说别的,就算是在中原地区,仅仅是四万大军的如期集结就很成问题,不要说这么多兵士的吃喝了,单只是维护粮道畅通就要让地方官员跳起脚来骂娘他在燕山忙碌了两年,修路架桥垒堰筑堤另加开挖河道,拼上老命才把南关和燕水两个大库里囤积的物资移送了小半到北郑和留镇即便如此,留镇的粮秣军械医药也只能勉强支撑两万大军三个月的境外作战这还必须是沿途设立兵站留下队伍竭力保持道路畅通,真正能在一线投入作战的队伍还不到一半
另外,他也不喜欢这个什么破骑大阵这个战术队形完全就是防御姿态,看上去四平八稳气势威武,可从实战的角度来看,它的缺陷多得简直教人数都数不过来他有时候甚至想,王奢当初创设它的意图,或许根本就不是用它来作战,而是拿它来拍皇帝的马屁既然它当初就没有市场,眼下自然就没用途虽然大赵这几年的军事重心随着董铨张朴他们在朝堂上斗来斗去而忽南忽北,可有一点却是毋庸置疑,大赵的军事战略国策正在从境内主动防御向境外主动进攻的方向转移随着国策的改变,今后的战事很可能大都发生在境外,所以象破骑大阵这种单纯防御性质的战术队形,自然也就加没有可用武之地了……
禁军操演之后,就是燕山卫军的演武
燕山卫军乍一登场,立刻就技惊四座一一
方才的禁军操演,是早早便依着伍什队哨营的军中指挥秩序,在城下整顿好队伍排列出阵形,大较时大多数人只看见将校们指挥自如兵士们来去穿梭,却根本没注意到当中的阵旗由始至终根本就没挪动过地方实际上,两千禁军仅仅是随着号令围绕阵旗表演而已,与真正的排兵列阵相去甚远可燕山卫却与禁军截然不同郭表金盔铁甲踏上点将台,手里令旗一挥,两员燕山小校立刻把台角的两面蒙皮大鼓“蓬蓬蓬”地敲起来三个营的燕山兵踩着鼓点踏进广场
这番带队操演的是个又黑又矮又瘦的将军别看这人貌不惊人,嗓门却不低,振着喉咙嘶吼号令时,拥在广场四周观礼瞧热闹的人也听清楚他那混着浓重燕山腔调的号令:
“真(立正)”
喀地一声,一千五百名士兵同时把脚步猛地一顿,登时就象楔进砖墙上的铁钉一般扎在地下动也不动
“休一一川(向左转)”
一千五百人个个上身纹丝不动,右脚在地上一碾一蹬身体已经转向皇城方向,随后右脚抬起再是一顿,又是“喀”地声,三个营的士兵直如一个人般,齐刷刷地转过身
郭表手里的令旗再动,举过头顶落下,再举过头顶落下,如此三回,战鼓声再是砰砰作响,三个营第一排的士兵就踩着鼓点踏出脚步;第五个鼓点第二排的士兵也踏步前进;第九个鼓点第三排的士兵跟进……每隔四个鼓点就有一排计六十名士兵走出;而此时前面的士兵还在继续前进直到倒数第二排的士兵也走出四步,鼓声猛地变得绵密难以分辨,而此时一千五百燕山兵已经列成标准的操演阵形郭表的令旗一转,鼓声立时变为一两短“蓬,蓬蓬;蓬,蓬蓬”,战鼓催促之中,燕山士兵一营向左一营向右,中间五百士兵向前,眨眼就成了结成品字阵令旗再动,鼓停锣起,咣咣咣的密碎短音里,一千五百士兵齐齐转身,眨眼就在刚才出发的位置再度结成三个密集的小方阵随着鼓声变成两两,小方阵又化为十五个小的方阵,随即是三十个小的方阵,再以小阵为准化为三路纵队,前后参差错落鱼鳞般向前涌动;其间还由三路变五路,五路变横行,横行变两路……大阵化小阵,小阵合大阵,锣鼓交错号令起伏,士兵纵横来去直叫人看得眼花缭乱间或齐齐地爆起一声大喝: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陌上行】最新更新章节〖第十一章(63)演武〗地址https://wap.xbqg9.net/2/2435/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