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03)莫干,莫干(三)(2/3)

一大批前程广阔将领,但他们距离着真正的独领一军震慑一方还差得很远是的,这些人的年纪都在三十岁出头四十岁上下,正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年富力强的辉煌时候这是他们的优势,也是他们的缺点他们期盼建功立业,却缺乏经验,害怕失败;他们渴望彪炳功勋,却放弃了主动,宁愿墨守成规也不想采取积极的行动糟糕的是,就在他们把做出决定的权利与责任统统交给别人的同时,却忘记周围的环境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一一大赵的国家军事战略思想,已经从“纵深积极防御”向着“境外主动进攻”逐步转变对大赵所有的将领和士兵来说,这都是一种陌生的全军事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全的战争方式,过去的种种防御性作战思想和作战办法都会遭到摈弃在这场军事思想大变革中,任何人,不管他是谁,也不论他有过多么辉煌的过去,都必须努力去习和适应而习和适应,却需要时间,也需要代价商成不希望孙仲山和孙奂他们成为为这种转变而必须付出的代价……当然,成不仅需要代价,同时也需要信心,假如在与突竭茨人的交锋中取得一场大胜,那无疑将极大增强树立将士们必胜的信心也就是因为有这样的考虑,他最后勉强同意郭表的意见,继续执行秋季方略

不过,现在并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两封书信就摆在孙仲山面前,同样也摆在孙奂邵川沐的面前在相持和撤退之间,他们必须拿出一个决定

答案不问自明当面之敌谨守不出,赵军破敌无策,大军的粮草又接济不上,外加燕东局势危难,再不撤退,难道真想在莫干过冬不成?

也有人反对撤军这个人就是齐威他现在还想着带着左军的四千骑军再建不世功业但他在这屋子里是少数派,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支持他的看法孙仲山他们甚至都没有理睬他,权当屋子里没有这个人

既然决定撤军,孙仲山就问沐:“莫干的粮食还够吃三天鹿河那里现在还有多少粮食?”

鹿河是大军进退的必经之地,留镇输送过来的粮秣给养也先暂存此处再向莫干转运,位置最是关键不过也正是此地的重要性,孙仲山在出兵之前才特地从卫府把沐要过来,为的就是让自己的挚友替大军把守后路归途

沐也知道自己的职责所系虽然粮食军械医药被服等等数字都装在他脑海里半刻也不敢疏忽,但听到孙仲山发问,还是仔细回想一下辎重的增减,然后才谨慎回话:“鹿河那边一直保持足够支撑大军三十天左右的军需眼下多了左军的四千骑军,燕山那边的粮草又因为道路艰难一时无法补齐,现下估计能维持二十天以上”这个数字并不准确他不动声色地望了孙仲山一眼,希望孙仲山能理解自己虚言作假的涵义过去十天里,从燕山过来的粮草辎重数量骤减,眼下能支撑大军十五天就很不错了他顿了顿,又补充了一句,“假若燕中北地区的天气好转的话,物资供给很快就能恢复”言下之意,即使撤退途在中粮食或有接济不上的时候,但随着大军离燕山越近粮道就越短,即使稍有缺口也能很快补齐

孙仲山沉吟着点了点头,把目光望向邵川

齐威没到莫干之前,四个将军的分工是孙奂辅助孙仲山总揽全局,沐负责后勤,而接敌作战的任务则落在邵川肩头邵川搓着手说:“我没什么说的,都还是老样子从莫干向北六十里远近,突竭茨人一共扎了五座营盘,差不多是十里地一座连同黑水河西岸的那个营寨,敌人六个营盘一共是一万六千多兵马其中大帐兵三千,部族兵万三,另外还有两千多放马牧羊打草生火的奴隶兵没计算在内黑水城那边可能还有一二千大帐兵钱老三的骑旅还有四个步营与敌人第一座营盘的距离是五里,如果撤退的话,肯定会被咬住,而且甩不开”他在心里飞快地衡量了一下双方的兵力对比“钱老三能不能回来都不好说”

“让姬正的骑旅上去,把那四个步营换下来”孙仲山立刻做出决定夏天时左军的人事因为李慎的案子有很大变动,范全已经不在中军而去了左军任职现在那个骑旅由姬正主事

“好”邵川没有迟疑就同意这个办法但他没有马上走,而是拿眼睛去看沐沐在军案上找了笔墨匆匆写好一道命令,交给孙仲山用印之后便交给人立刻去办

看沐笔不停顿不加点顷刻间便写就一道军令,邵川忍不住羡慕地咂了咂嘴他在军中出名,一是因为他的性子野,打仗时对敌人狠,不打仗时对自己人也不差去哪里,为了几架床弩连多年至交好友都敢拿矛杆子乱砸的家伙;二来这家伙是个名声在外的盲,闹过不知道多少回笑话就因为不识字,尽自有天分有资历有功劳,可做到旅帅便再也不能前进半步直到今年夏初,就是在这座院落里,被商成借机会实授中军的司马督尉职务这是阵前紧急晋升,兵部只能捏着鼻子认帐,回到燕山之后,才补授他一个游骑将军的勋衔大赵的高级将领行列中就此多出一位不识字的将军,还被不少人传为“美谈”

撤退的大事情议定,接下来就是细致军务各部开拔行军的序列,哪个旅先动哪支队伍后走甚至到哪支兵马哪个时辰走哪条道路每日起止的行程,都要有个仔细计较,还有辎重如何安排,粮秣如何供给……四个人围坐一起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陌上行】最新更新章节〖第十一章(03)莫干,莫干(三)〗地址https://wap.xbqg9.net/2/2435/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