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45)三国迷(1/2)
三天后,州张榜公布了乙亥年恩科乡试的结果,商成关心的三个人中了两个,关宪取在第三,霍士其排在第十一,都是榜上有名的进举子;至于蒋书办蒋抟,他再一次不幸地落榜了[泡`书````首`发]商成在向三个人分别表示祝贺和安慰的同时,也询问了他们接下来有什么打算关宪婉拒了商成的邀请,他预备在回家报喜之后,就收拾行李进京准备明天春天的会试蒋抟欣然接受了商成的安排,留在商成身边做了一名户曹参事至于霍士其,他在商成开口之前就明确表示,他不会去上京,他要留下来帮商成
最初商成还试图劝说霍士其去上京撞一回运气虽说他知道凭霍士其的能耐中个举人都有点勉强,但是考试的事情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谁能说十七叔就不会象这回一样,再考个进士回来呢?对这个时代的读书人来说,进士身份是多么的重要啊一一它简直就是读书人的人生最高目标可以说,一个人一生的理想的抱负,几乎完全都寄托在这方面
霍士其想都没想就拒绝了商成的好意兴水利和修道路的计划刚刚在卫署通过,眼下正是商成最需要臂助的时候,他怎么能在这个节骨眼上离开?再说,就算他在京师大比里侥幸能过笔试殿试,科进士授官最高也就是八品上县县令,不过和提督府的六房右鉴枢同级而已,而且一县县令也没有那么好做,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不如右鉴枢……
霍士其的坚持让商成很感动,他接受了十七叔的看法是呀,到哪里做事不是做事呢?与其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重开始,倒是真不如留下来一起把燕山营务好不过,他依旧让霍士其慎重考虑一下进京赴考的事情他说:“您知道,考试有时候也是一鼓作气的事情,说不定借了你在乡试的好运道,会试也是一跃而过呢?您放心,我把职务给您留着,考不总再回来接着干就是考中了不用担心朝廷的分派,我可以向吏部指名要求派您回燕山”
霍士其犹豫了一下才说,他能考上举人,并不是一刀一枪的真实本事,要没有温论的帮忙,他怎么可能考得中?
商成被这话惊得目瞪口呆他瞪视着霍士其,半天都没有说话
他就说嘛,霍士其每天不是忙公务就是在出公干,要不就和教坊那个叫桑什么的歌女打得火热,哪里来的时间温书揣摩,怎么可能一考就考中举人他早就怀疑这背后有什么小动作了只是他一直是疑心霍士其和某个主持乡试的考官有什么联系,却从来都没想到帮着捣鬼的人竟然是温论一一他惊讶的就是温论温论给他的印象一直很好,为人正派和气待人,完全是一副谦谦君子模样,怎么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
他有些气愤地问:“你送了温论多少钱,他竟然肯帮你干这事?”
“没有送钱”
商成惊讶了没有送钱温论也肯帮忙,那温论图什么?难道这人做久了两袖清的州教谕,想换个两袖金的州官县官来做?他气愤地问道:“那他凭什么帮你?”他气的是霍士其十七叔这么精明的人,怎么在这种事情上犯迷糊?他就不知道,要是乡试作弊的事情掀出来,那是多么大的一场祸事?别说他现在的功名职司会被一捋到底,就是自己这个假职提督也保不住他
霍士其没有吭声
商成叹了口气算了,事情都这样了,现在说什么都不顶用,只好走一步算一步,要紧的是安抚住温论唉,既然十七叔中了举人,那接下来就该为温论讨官了自己显然不能拒绝温论的要求一一人家冒了险帮霍士其,其实也是在帮他,不管他愿不愿意,这个人情得还上
他无奈地问:“他想要个什么实职官?南郑的县令现在就有空缺那是个中上县,人口户数都不少,农业工商业都不错,又守着交通要道,南商北客的,油水也不会少,他就是不刮地皮,一年也有三百贯的外进他要愿意,我马上就能让巡察司出告”他摇了摇头,又说,“狄栩本来是想让你过去当县令的,被我驳了……”他突然气愤地拍了下桌子,“我就不明白,考上考不上举人,就那么重要?你怎么想起来去找温论替你,替你……”他简直不知道该怎么数落霍士其了
霍士其闷了半天才说:“……又不是我去找的温齐政”
“难道是我找的温论?”
“是他自己说的,能让我中举人也是他撺掇我去应乡试的”
“什么?”商成实在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是温论让霍士其去州参加乡试?还是温论主动提出替霍士其作弊?这可能吗?他都被这些鬼话气乐了“那温论怎么不撺掇我去考个举人?我巴望着做个儒将可是有好一段日子了一一‘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撸灰飞烟灭’,多气派,多排场,多么流潇洒啊……”
霍士其惊奇地望了商成一眼,皱着眉头想了想,问道:“‘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撸灰飞烟灭’,这是哪本书里的?似乎可以用来形容三国时吴国大将周瑜《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有言,‘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又有记,周瑜‘年少有美才’,‘武韬略人之英’;吴主孙权对他也是评价极高,曾说‘公瑾雄烈,胆略兼人’而且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陌上行】最新更新章节〖第五章(45)三国迷〗地址https://wap.xbqg9.net/2/2435/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