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16)《三国志》带来的疑惑(1/2)

虽然陆寄和三位同僚约定,在没有眉目之前绝对不能向人透露这桩事,但是这世上什么都有,就是没有不透的墙()仅仅两天时间,狄栩和陶启曾一同出入陆家宅院的消息就传遍了燕州城,人们纷纷猜测和打听到底是什么原因会让这三位大人物聚在一起一些在政治上很敏感的人很快就从这次蹊跷的会晤中察觉出不同寻常的东西,并且立刻就把它和眼下微妙的政局联系到一起

差不多半个月以前,绵延大半年的战事终于走到尾声,根据行营的指令,如今各部卫军都已经就地转入防御和休整目前,朝廷还没对这场战争里的是非功过给出一个最终的结论,但可以肯定的是,从现在开始的相当的一段时间里,燕山的政治重心将不再是军事,而是诸如安抚遣返逃难民众和尽快恢复生产这样的地方政事在这种情况下,陈柱国再以行营假职总管代行提督职权显然就不合时宜已经有传言说,她很快就要离开燕山回上京消息中连她鸾驾的出发时间都有透露,就在朝廷委派的提督到任之后和元宵节之前的某个时间这几天,人们都很关心沙公主返程的具体时间,也很关心提督履任的时间;当然,人们最关心的是提督的人选和任命对大多数的燕山武官员来说,没法不关心如此重大的人事任命,也不可能不去议论这件事

消息随时都在冒头,也随时都在被传播和被议论

据说陆寄在“神秘会晤”的第二天上午就找陈柱国谈过公事,完全没有一个人知道他们都谈过些什么;

传闻燕州城里有人在四处活动,行营和燕州驻军里都有重要人物在为李慎摇旗呐喊;

听说陶启的几个弟子在第二天傍晚拜望老师的时候,陶孟敞提到,燕山需要一个有德有行有担当也有魄力的提督,只要他一心一意为了燕山好,哪怕这提督是个赳赳武夫都行;

几个和李慎走得近的“大嗓门”军官和官又被巡察司衙门“请”去谈话了他们早先递交上去的战事陈述里有不少地方混淆不清,巡察司和朝廷委派的勘察官员需要他们配合调查重勘验……

消息太多了,人们根本来不及分辨消息的真伪,也没时间琢磨其中的奥妙他们只是惊异地发现,原本最有希望的李慎,似乎就在一夜之间便和提督的座位失之交臂;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和那个位置的距离也变得越来越远

但是之前不是有人言之凿凿地声称,陆伯符和陈柱国都支持李慎接任燕山提督的么?怎么转眼间这俩人都变卦了?到底是什么人和什么事能让他们改变主意呢?

这些问题注定没有答案

这一切都实在是太诡谲了

在这些真假难辨的消息里,还夹杂着一条加令人难以置信的传闻一一据说陆府那一晚商议的最后结果,是陆寄狄栩陶启三个人一致决定推举现任燕山中军司马商成来接任提督一职;并且这个提议已经得到陈柱国和行营的赞同和支持

这条荒唐的消息实在是太出乎人们的意料,也太使人震惊,以至于绝大多数人听说之后都把它当成一条确凿无疑的谣言不过,虽然不相信,但还是有不少人抱着一种好奇的心理去打听了一下商成的履历不打听不知道,一打听吓人一跳一一这个商成原来就是屹县那个打虎的和尚,就是唱词鼓书里那个血战屹县南关的“张将军”教人啧啧称奇的是,这个姓商的硬是靠着突竭茨人的人头,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就从一个打零工的泥脚汉变成了正五品上的定远将军

人们在感慨商成传奇经历的同时,也愈加认定他绝无可能染指提督的位置他的资历太浅了,也没什么威望,除了敢打敢杀之外,连半点处置军务政务的经验都没有,就算陆寄狄栩肯向朝廷举荐,上三省也通不过

这样看来,提督由朝廷选派的可能性大一些现在,人们开始掰着指头算计哪位大将军或者带过兵的官会来接手这份“苦”差事

燕山提督真的是份苦差事唉,这位置也不知道是中了什么邪,从三十七年前设卫开始,到刚刚被抓回上京的李悭为止,前后六任提督,战死的、病死的、卷进案子吃官司的、战败下狱的,没有一个能善始善终……

外面已经闹得满城雨的时候,商成却还悠闲地呆在老官驿里

从九月中旬开始,除了一些非参加不可的军事会议之外,他就一直住在这里养伤现在,他不仅身体状况得到恢复,连一度恶化的眼疾也得到了控制,只要他能做到勤换眼罩内衬里的药绵,那么眼球和眼睑的干涩就可以得到有效的缓解,头疼的症状也会减轻到一个能够忍受的程度这个结果让他非常满意他知道,凭现有的医疗条件和治疗手段,想要彻底治愈眼疾是绝无可能的事情,所以他是由衷地感谢祝大夫前几天祝医生回去的时候,他不仅奉上丰厚的礼金和程仪,还一直把祝代春送到出城十里外的接官亭,并且派田小五带着两什兵沿途护送他想,田小五吃粮当兵差不多两年了,也混得有点出息了,正好借这个机会回去看看假如可能的话,他还希望小五能和他哥嫂化解以前的恩恩怨怨;不管怎么说,他们毕竟是亲兄弟,不该有那么深沉的仇恨

至于他自己一一他一时还不能回去随着战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陌上行】最新更新章节〖第五章(16)《三国志》带来的疑惑〗地址https://wap.xbqg9.net/2/2435/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