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一箭之地(1/2)
自将台上俯瞰,整个校场上扬尘四起,在阳光的照射下变成一片氤氲。李玄疏眉目带笑,指点战局。孔方显然是绑着红绳那一方的指挥,他旁边有一位传令官,手拿令旗,时不时朝着校场上挥动。而李宗哲看来便是绑着黄绳一方的将领,此时黄色军队正自败退,他也脸色铁青,正对着他身后的传令官叽叽哇哇说些什么,但却被呐喊声掩盖,兀自听不见了。看来已然是无力回天了。
尘嚣渐渐散去,绑着黄绳的军队已然溃不成军,东一块,西一块地被绑着红绳的将士围在一处,矛戈相向。而从十丈高的将台上望去,红色军队依稀露出一个雁形阵法,正是漠北人常用的阵法。
李宗哲暴跳道:“奶奶的,这漠北人的雁形阵单靠大胤步卒还真难破。接连这几日方阵、圆阵、疏阵、数阵等都一一试过了,依旧破不了一个简单的雁形阵,还他娘的是三倍于敌的兵力。看来这漠北铁骑当真平原战场上的王者。”
李玄疏叹了口气道:“可惜我大胤骑兵甚少,可堪用者便是这校场之上八千铁骑。我大胤水草丰厚,怎奈就养不出漠北那般神骏的战马来。这八千铁骑大半战马都来自燕家的马场,只有少部分是从漠北那边采购的。”
秦可籍也叹道:“如今烈真尽起漠北之兵,二十万尽是战骑,特别是苏门武信手上的五千追风骑,一色的碳铁铠甲,端的是难以对付。”
待风尘散尽,三军又各自按照队伍集结。雷雷鼓声响起,低沉的呜呜声兀自穿过天际。李玄疏瞧着方才才登上将台的秦川道:“不知爱卿怎么看?”
秦川见陛下来问,也不谦虚道:“方才听李将军所言,这几日只操演过内八阵,不知道可否用外八阵试一下,或许可破。”
李宗哲闻声道:“外八阵能破?我看不尽其然,若是能破,前人早就破了并记载入史册之中了。”
这外八阵不似常规的内八阵法,内八阵任何地形都能展开,而且能化整为零,最是经典和方便。若是外八阵,便需要配合特殊的地形使用。有些适合山地,有些适合平原,有些适合水上,有些适合林中,不一而足。
众人都是兵法大家,自然知道这外八阵,只是从未试想过在平原上用来破漠北人的阵法。如今秦川提了出来,众人倒想看看他怎么排这阵法,又怎么破这阵法。李玄疏轻笑道:“秦将军是否想亲自指挥者三万将士?”
秦川拱手道:“启奏陛下,无需三万,两万便可。一万弓弩手,一万长枪手。”
见秦川应下,李玄疏心中想,这小子倒是有几分胆气和傲气,同燕非有些相似,只是并非出生名门望族,不若昭然寻得他,也算是一门好亲事。
他高声道:“好,就依你所言。擂鼓。”
底下将士听得他发喊,一时间又振奋起来,擂鼓之人更是卖力地捶打起来。鼓锤落在牛皮鼓膜上,发出激昂的声音,配合着号角声,秦川只感觉血液奔流,仿佛真个置身战场上一般。
孔方心中冷笑,毛头小子一个,乳臭未干,就想着破我的雁形阵了。
绑着红绳和黄绳的队伍各自又分开两拨。其中绑黄绳子的一方在秦川的指挥下又撤下了一万人,列成方阵,岿然不动。
由孔方指挥的一万兵马已然驾轻就熟地排好了雁形阵,八千骑兵在前,成雁子形散开。骑兵机动性好,这样的阵型最适合迂回包抄。两千步卒在后,手持长枪,腰悬弯刀,随时准备给敌人致命一击。
秦川不慌不忙地接过传令官手中的令旗,挥动旗帜,指挥者军士的布阵。刚开始时,众人还能依稀辨认出秦川所布的阵法,三才阵、玄襄阵、金锁阵等等,只是到后来,众人发现将台底下的士兵越来越乱,丝毫不成阵法,又像鱼鳞阵,又像鸳鸯阵。但细细看去,却又疏密结合,整个队形紧凑无比。还是秦可籍是沙场老将,一眼便看出秦川只用两个兵种的用意所在,机动性好。比寻常穿着重甲,执着盾牌的士兵要灵活不少。
双方摆好阵势之后,孔方便迫不及待的下令进攻。八千骑兵的马蹄踏在大地上的隆隆声,让大地都震动起来。一击之威若斯,众人都忍不住想象,若真个同漠北人决战,数万乃至十几万铁蹄奔腾起来,那将是多么壮阔的场景啊。
尘土飞扬,正是雁形阵的越发接近秦川指挥的军阵了,两翼已经渐渐地开始收拢,如两片锐利的刀锋。枪头上都绑了麻布皮毛,箭矢上也绑了稻草,沾上了白灰。
秦川指挥的军阵依旧没动,近了,更近了。站在前排的军士都能闻见尘土中的肃杀之气,看见冲在最前面将士闪闪发亮的盔甲。两阵之间的空地上有三支羽箭,依次由远及近排列着。被秦川分成了三队的弓弩手知道,那是自己弓箭能射到的位置的标记。
大军已然离第一支羽箭近了,战场之上,瞬息万变。但谁也没有动,因为军令未下,令旗未摇。他们是士兵,自然就要守士兵的规矩。
站在第一轮位置的弓弩手感受着大地的震动,眼看第一匹马越过了第一支羽箭,将台上面明黄的小令旗被举了起来,朝下一挥。
“嗖嗖”,那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浮沉录】最新更新章节〖第三十八章 一箭之地〗地址https://wap.xbqg9.net/2/212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