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观星点将(1/3)
观星台上的风很大,忽高忽低。秦川的眼神从那些看似有些呆板的石刻上收回,越过人群,落在了燕非身上。那个有些苍阔的背影,让他从心底涌出一种熟悉的感觉,关于血脉。难道这就是传承,他在心底想着。
燕非似有所觉,在李玄疏转身背对众人的那一刻回过头来,静静地打量着秦川。对,那种眼神就是纯粹的打量,没有好奇,也没有疑惑。但是就是这种安静,让秦川不自觉地心生戒备,方才的熟悉的血脉相连的感觉荡然无存。
李玄疏望了一会阁楼外的风,转过身来道:“秦可籍听令。”
秦老将军从众人中出列,一身铠甲哗哗作响,微微躬身,并未跪拜。自古以来,将士带甲在外,只跪大帅,不跪天子。
“臣秦可籍在。”
“朕命你为平北大元帅,坐镇中路,即日挥师北上,荡平漠北。”令出如雷动,外面的风,似乎又大了些。
“臣领命。”
“李宗哲听令。”
“臣在。”李宗哲的声音带着一丝疑惑,说好是来军议的。他作为皇帝的表亲,也或多或少听到了一些关于秦川所提出来的战略深得陛下赏识之类的风声。他以为今次自己这位皇帝表亲诏众人前来便是来议此事的,没想到他自己心中早已定下了北上的方针,丝毫没给其他人提出不同意见的机会。
“现命你为平北先锋指挥使,率八万大军肃清襄城、咸城,以及月放城一带敌人。必要时可围而不攻,为大军北上扫平道路。”
一愣神的功夫,他身旁的秦可籍轻轻咳嗽了一声,他这才缓过神来道:“微臣领命。”
……
一番军令下达,燕非、花英远等人分别被分派到军中,封了个不大不小的官职,当然主要目的是对付漠北派来的那些武道高手,保护主帅和将军们的安全。
至于秦川被封的官职却让他自己都吓了一跳,中军副指挥使监军。这个官职虽然不大,在调动兵马和粮草上没有什么权利。但是这个官职却能在主帅指挥不力时夺取他的兵权,或者主帅意外阵亡时,可以暂且代行主帅之权。当然,作为监军在平常的行军之中是没有权利参加军议的。这点看似矛盾,但实则正是李玄疏的深意所在。
果然,这个任命一出,在场的所有将领除了秦可籍和他的两三个门生之外,李宗哲那一派人马对此俱感到不公。凭什么让一个刚参军的毛头小子坐一个看似无关紧要,却能在危急时刻左右全军命运的位置。
监军一职自古在战场上如同鸡肋,将士们谁不想冲锋陷阵,奋勇杀敌,那可是昭昭然的军功。正真的武将是不稀罕争这个位置的,但是如今陛下让一个刚参军的小子来坐这个位置,他们却有些接受不了了。他们宁可一个不会打仗的文官来坐这个位置。这就是资历,很世俗的眼光,却也很无奈。
秦川一直低着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仿佛此时场中的争论跟自己无关一样。燕非也饶有兴趣地听着众人的议论,却依旧安静地没发一言。
李玄疏面色不悦地咳嗽了两声,场中霎时安静下来。一个武将走出众列,朝他躬身抱拳道:“陛下,臣以为监军一职事关重大,不可草率。”言下之意便是秦川不配当这个官职。
那个武将秦川认得,天昭二十三年帝都演武大会李玄疏钦点的第一名,叫薛钟临。此人武功相当了得,而且兵法韬略也颇为娴熟,算得上是大胤难得的将才。只是此人娶了卢横开,也就是在九叶城那个被秦川打断手臂的卢静龙的二叔伯的女儿为妻,此番站出来不知道他是因为私人恩怨,还是别的原因。
李玄疏微怒道:“军令已出,岂可朝令夕改。我倒是认为秦川坐这个位置很合适,不若,薛将军想当这个监军么?”
薛钟临望了一眼秦可籍那淡定的神态,剩下的半句话给活生生地咽了回去。一众将领除了秦可籍和秦川之外,其他人心中都闪过一个念头:阴谋,**裸地阴谋。
授令这一节小插曲过后,众人仿佛忘记了秦川这个中军副指挥使监军,各自忙着各自的事情去了。毕竟主帅是秦可籍,他是大胤的名将,会指挥不当么?而燕非那些世家高手,会让秦可籍意外阵亡么?大胤的天下终归还是姓李,并不是姓薛,或者姓别的什么。
当天下午,李宗哲便点起八万人马,打着遮天蔽日的旌旗从费城的北门出发。襄咸二城在城外十里地的营寨望风而逃,躲进了并不高大的城墙之中。二城的守军将领分别是苏门武信的亲兵。其中一人就是当日在月放城墙底下,替苏门武信背着青芒的图鲁哈。军中重用亲兵,仿佛是千古不变的定论一般。所以当初方洪看中龙阳,才让他去当自己的亲兵头领。
襄咸二城作为月放城的补给,费城的门户,也算是军事要塞,所以城墙虽然修筑得不如这两座城市那般高大,却也是坚固得很。守城的将士不多,每城大约五千人左右。苏门武信的中军驻扎在月放城南郊,距离襄咸二城中间的宽阔地带只有三十几里,轻骑在这种地形中约摸半个时辰就能赶到。所以他并不惧怕大胤的军队夺取这两座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浮沉录】最新更新章节〖第三十五章 观星点将〗地址https://wap.xbqg9.net/2/212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