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孤云禅院(1/2)
孤云禅院修建于陈朝,距今两百三十五年。大殿的砖瓦都是皇家的官窑烧制,木梁立柱也都是上好的柏树。
两百三十五年前,中州并无佛教。据说当时陈朝的景文帝梦见帝星陨落,之后便一病不起。如此,在龙榻上卧了月有余,渐渐虚弱,眼看命悬一线,该找的太医也找了,该吃的药也吃了,但就是不见好。
却说就在皇室都要准备后事之时,一个模样奇特的僧人扯了皇榜,说皇上的病,他能治疗。众人死马当做活马医,边让那僧人一试验。
果然,没过多久,便被瞧好了。景文帝身体恢复之时,与那僧人闲谈,问起自己的病情来。僧人说,那不是病,是有人下毒,慢性毒药。
景文帝听后大惊,便秘密派人调查此事,结果发现,下毒之人,正是当朝太子。景文帝大怒,正要下令捉拿自己这个最疼爱的儿子。却发现太子察觉事情败露,早就逃之夭夭,不见踪影了。这也为一百多年之后的夺嫡之争埋下了祸根。当然,这是后话。
那僧人没要任何赏赐,只是说洛川北郊孤云山,风景清秀,想在上面盖座庙宇,弘扬佛法。
庙宇盖成,倒是香火日渐鼎盛,两百多年后,更是遍传中州,想来这佛教定然有他的过人之处。
“怎样?大师,这签该如何解?”流风侯朝寂空点头问道。
寂空唱了声佛号道:“两位施主,此签不难解,便是你们自己,也能瞧懂。”说着,将手中竹签递了过去。
庄慈太后低低念了声阿弥陀佛,伸手接过竹签,定睛瞧去。她眼神似乎有些不好,将竹签稍微拿得远一些,然后又拿近了些许。这才瞧清楚上面的六个字来:莫须有,莫强求。
她低低地念道:“莫须有,莫强求……”
许开冲她拱了拱手:“太后,佛已有了明示,莫强求。如今昭然看来生活得很是快活。何不……何不让她,一个人好好呆着。”
若是此话出自别人之口,那只怕不稍片刻,便脑袋搬家了。但流风侯许开地位非凡,这话由他口中说出,只能让庄慈太后一阵摇头叹息。
晌午时分,庄慈太后在孤云禅院用素膳。
一应十二道菜肴,俱是用这孤云山上的食材做成。白的是禅院中自磨的豆腐,微黄的是后山才挖出来的新鲜笋尖,此外还有椿菜等等,俱是皇宫中难得吃上一回的菜肴。
太后吃完了一片笋尖道:“恩,这笋尖香脆可口,虽然有些涩味,但恰到好处。许侯爷倒可以尝尝。”
许开微微笑了笑:“这孤云禅院我倒是经常来。若是还早上两个月左右,这新鲜的笋尖,那才是绝美的东西。”
太后微微一怔,复又笑道:“许侯爷倒真是潇洒。这点,昭然怕是随了你的性子。”
许开夹起一块水嫩嫩的豆腐,送入口中,倒也并不拘束:“昭然的性子倒是不错,就是有些倔强罢了。同轩却有些执念入魔了,太后若有空暇,当多劝他读些经书才是。”
寂空大师冷汗涔涔,当今天下,也只有流风侯一人敢如此对太后说话。
庄慈太后眉头皱了皱,放下了银筷。过了半晌才道:“轩儿的性格一直随先帝,胸中有万里河山,想当一世圣君。只不过正如侯爷所说,有些执念入魔了。”
夕阳西下,飞鸟入林。
许开目送太后的凤辇,渐渐消失在孤云山蜿蜒的山路上。
寂空大师站在他身后,带着一干僧众,朝南眺望。
过了片刻,山风拂来。
许开缓缓道:“那夜你确定那少年身边还带着一个老者?”
寂空大师双手合十,做了个手势,身后众僧退去。他唱了声佛号低低道:“确实如此,那老者面容虽然枯瘦,但贫僧却觉得熟悉得很。十几年前,萧子元将军在敝寺求过一支签,正是贫僧解的签文。当时,四人中,好像就有那日那个形容枯槁的老者。”
许开点了点头,神色凝重。他袖袍一拂,缓缓朝山下走去。
寂空大师叹了口气:“皇家之事,当真是复杂无比。”
洛川定水河北边,靠近河边的一座府宅,朱漆的大门上挂着一块牌匾,上书“秦府”个大字。
正是一座再普通不过的院落,两进庭院。前院门前竖着一块巨大的屏风,院子里出了会客的前厅,便是种了些花花草草之类。后院有东西厢房,北边是主卧,也是秦川与陈玥儿所住的地方。
这一个多月来,花家的下人也调回去了,秦川自己花银子请了几个下人,还有一个管家,渐渐有些世家风范来了。
平日里下人也就负责些洗洗刷刷,给花浇些水之类的活儿,并不繁琐和沉重。
后院很是宽大,栽了一小片花圃,一些或红或黄的花朵正开得娇艳。由于晒了一天的日头,此时显得有些萎靡。
“错了错了,这三步虽然是从紫薇到天市,但你却不能跳过中间的太薇。武学一事,当循序渐进,切不可好高骛远,知道么?”一个少年的声音响起,想来是在教育别人。
一个瘦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浮沉录】最新更新章节〖第三十七章 孤云禅院〗地址https://wap.xbqg9.net/2/2126/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