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陈玥儿(1/3)

自从宁国郡主的凤驾出了九叶城,消失在茫茫的官道上。这九叶城的宵禁便撤销了,许多入城来换年货的农家小贩在城门口也没有再像那天一般排好几个时辰的队。盘查虽然依旧严厉,但却明显快了许多。那些早早卖完自家出产换了年货的村民都一脸喜色地迎着暮色往回赶,家里的牛或许还没喂,家里的小孩或许还等着自己包袱里换来的糖果。

虽然听说北边在打仗,但大胤的百姓向来都顺受朴实得很,日子还是得过下去的。

秦川靠着醉云居二楼的窗户,托了郡主的福,他才能得以在这平常想都不敢想的豪华酒楼中住上两天,而且都是好吃好喝地被招待着。马老板也对自己也是毕恭毕敬,唯恐招呼不周。

这间房是那天郡主用膳的房间,依稀还残留着九叶草的香味。秦川呆呆地坐着,看着楼下从行人如织,到天色渐晚,手边还有一个空了的酒壶。

隆重的夜色席卷而来,他依稀闻到了巢湖水淡淡的腥味。起风了。

华灯初上,九叶城依旧有些热闹,华贵的马车载着不知道哪家的公子少爷划过青石板的街道。驶去的方向,脂粉渐浓。醉云居的一楼也渐渐热闹起来,三五成群的富商乡绅,聚会的,应酬的,叫上一桌子菜,点上一两壶好酒,吃喝得不亦乐乎。仿佛太平依旧在,而北方月下的寒衣,是否会遥望着家乡,奏上一曲《九歌》,或是《绾青丝》呢?没人去理会。

大胤风调雨顺了几年,国库颇有积蓄,这场战还是打得起的。而北方被占的十数个城池中流散出来的难民显然还不能千里迢迢赶到这闻缺山以南来。所以繁华依旧成为必然。就算偶尔有人路过兵部,看见大门口张贴的那张征兵榜文,也只是会疑惑一阵:漠北人能打到这九叶城来么?答案是否定的,所以他们继续歌舞升平。

北门的守门将士打了个盹,扶了扶斜着耷拉了下来的军帽。他用枪的尾端捅了捅对面的士兵道:“时辰到了,关门吧。”

对面那士兵也是睡眼惺忪,肯定是昨晚儿流连在那座楼的姑娘身上了。

他揉了揉眼睛,抬头看了看月色,一阵风吹过,冷得他一哆嗦。一不留神,连续几个喷嚏打了出来。他骂骂咧咧道:“娘的,今年是邪了门了,九叶城也这么冷了。光听说漠北的白毛风刮得厉害,难不成还能刮到这九叶城来。”

二人一阵唠叨,商量着等会儿交了岗该去哪里喝一盅,远远瞥见四个身影从城里走来。原来是换岗的人来了。

两人正准备动手去关城门,却又听见自城外的夜色中响起了马蹄声,依稀还有“嘎叽”的轮毂声,不疾不徐。

一愣神的功夫间,马车已然到城门前。赶车的是个穿着灰色长衫的汉子,戴着一个大斗笠,手中的鞭子挥得“啪啪”作响。一看就是世家大族中专门赶车的车把式。

除此之外那匹枣红色的马也格外引人注目,竟不是平常用来拉车的四腿短小的种类,而是一匹高大俊健的战马。那毛色,那匀称的身形,还有那硕大的马蹄以及做工细致的蹄铁。暴殄天物。二人同时在心里说道。

那马车停在了城门口,车把式没有下车,依旧坐在车首,表情不咸不淡。

那士兵接过他递来的通关文牒,虽然心中有些不满。但看拉车的马,以及车厢的豪华,还有那车把式傲然的眼神,他都知道这辆车里的人怕不是他们这些小兵能惹得起的。

士兵草草的翻了翻文牒,甚至没有借着月光细看就合上了交还给那个车把式。随着车把式的一声吆喝,马蹄“嗒嗒”,依旧是那般不疾不徐的朝城里驶去。

这时,那赶来接岗的四人已经走近,为首的正是吕率。他看着那辆马车离去的方向,沉声问道:“什么人?”

那个看过通关文牒的士兵一脸严肃道:“头儿,估计是朝廷的人。文书是兵部亲批的,我看了,没有假。”

吕率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道:“嗯……行了,你们去吧。”

远去的马车行在九叶城的街道上,车厢中的空间极大,掌着灯,却没有一丝摇晃。足见那个车把式赶车的功夫可谓一流。一个妇人斜卧绣塌,丹眼凤眉,顾盼之间风韵依存。而绣塌下面则坐着一个少年,白衣如雪,头上那个成人髻似乎是新扎上的,显得有些松散。一块晶莹剔透的玉佩挂在腰间,刻着一只麒麟。玉佩的尾端缀着一根明黄丝绹的步摇,一看就是名贵之物。

那妇人盯着少年看了半晌道:“今天消息传来,宁国郡主已经启驾回京了。就是今天早上的事情。”

少年生得很是清秀儒雅,眼神却有些阴鹜,他淡淡问道:“那我们还来这九叶城干什么?”

妇人眉头一挑,略微有些不快:“成儿,你已经成年了,不能再凡事都来问我了。你得学着自己思考。你虽不是萧家的长子,但是却是嫡出。况且你父亲也宠你得很。你自己不争气的话,将来怎么同老大还有老五他们争。”

说话的是四大世家萧家的正室,由于萧家人一直以做买卖为本,并不掺和政治上的事情,但朝中每年也花钱打点着,所以生意才一直这般顺风顺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浮沉录】最新更新章节〖第十二章 陈玥儿〗地址https://wap.xbqg9.net/2/212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