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决定(1/2)
今天是天昭二十七年的最后一天,腊月的这场寒风覆盖了大胤朝的大部分地方。中州七郡只有南阳郡和岷川六郡没有被这场寒风所波及。当然,南阳郡最北边的九叶城还是略微感受到了一点寒意,下了场不大不小的雪。但是再往南走,靠近巢湖的地方,依旧是气候宜人。至于岷川六郡本就有天府之国的美称。据史记载,虽然岷川六郡的名字里面有“六郡”,但其实就是一个郡而已。当年南阳中平侯陈守只占了南阳同岷川两个郡,却在几年的时间里势力发展壮大,逐渐同费季相抗衡。
其中原因皆是因为岷川六郡虽地处偏远,但气候宜人。若是遇上丰年,粮食出产能与其他六郡总和不相上下,所以费季立国后将岷川郡索性改成了岷川六郡。
这一年的最后一天,大胤朝发生了一件大事儿,朝廷正式拟旨改元。新的年号由天昭改为平北,过完这一最后一天便就算是平北元年了。从这道旨意上不难看出,当今天子平叛漠北,肃清四野的决心。
但除了潜龙度和太泽山脉以北那些被漠北人占据了家园的人之外,再往南一点,到燕南平原上,那里的人对朝廷这道旨意都普遍不是很关心。虽然朝廷改元不是很频繁,但是却也不足为奇。毕竟作为平头小百姓来说,只要能每顿吃个八成饱,有点余钱在口袋里,这才是他们最关心的事情。
倒是这次漠北入侵,朝廷征兵征粮,让不少地方上的官员有了以权谋私的借口和胆量,惹起了不少地方民怨如潮。许多以权谋私的官员看着天子这几天的大动作,估摸着北方局势怕是不容乐观了,那位天子怕是没什么心思再来管自己贪些小财了。
可是越是这样想的脑袋掉得越快。首先是离帝都最近的河池郡泗水城的知州陈远山因征兵期间私收贿赂,强抢民女。御史院查明问罪后交由刑部关押,只等来年,也就是平北元年的正月十五一过,便将成为大胤朝祭旗的第一人。自陈远山案之后,各地又陆续有几个大小官员被揪了出来。有的是最近趁着动乱才开始谋私的,有几个是一直以来都在搜刮民脂民膏颇为富有的。毫无疑问,这些被抄出来的家产皆尽充公。朝廷正打战呢,开销自然大,蚊子再小,它也是肉不?
就在这股趁乱打劫之风即将要被肃清之时,九叶城的知州衙门和兵部衙门也都接到了正式的调动兵马的文书。
正月初九这一天,也就是九叶城接到正式调动兵马文书的第二天。秦川已经通过吕率知道了这一纸调令的事实和具体安排。这时的他反而心里轻松了不少,他觉得他骨子里就有一种上阵杀敌的激动在作怪。他想起那天新兵集训的第一天在校场上,知州那充满煽动的讲话点燃了不知道多少双年轻热血的眼睛。可是秦川却心如磐石。
真正让他心中这份激动被勾出来的,还是校场的那些呐喊声,响彻天地。而且,那个府兵中郎将明御秋也说了一句话:带甲从军,是一种信仰;保家卫国,是一种责任。然而杀敌,仅仅是因为他们要杀我们。而我们,得活下来。
这句话在知州讲完煽动性的话语之后,轻描淡写,却铿锵有力的被说出来,一字一句都印在了在场的四千六百人的耳朵里,心里。就如同这个冬天九叶城的那场飞雪,每一片都轻如柳絮,却将在一个下午的时间里,将九叶城所有裸露的地方掩盖成了雪白。呐喊声随之而起,响彻天地。
照理说,往年新兵被征集后都得训练半年乃至一年才会被发往各地戍边,服完兵役。但这次战事在即,属于临时征兵。所以朝廷也对这次被征调来的士兵之作了十天的集训,便各自放其回家,好在北上之前同家人团圆一番。毕竟,只要打仗,就会死人。
由于秦川的关系,王柱被免去了兵役,准许其返乡回家。毕竟朝廷要个二愣子上战场也没多大的用处。而且,听说王子非在北边的案子已经查明,实属无辜。并且他也重新被秦可籍启用,成了他身边重要的谋士和说客。两边用力的情况下,就算王柱现在吵着要跟着大军开拔也是不太可能了。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三天之前,由府兵三百人组成的压粮队伍已经北上,将这些日子筹措到的粮草运往燕平郡孤阳城,等待朝廷统一调度。那里也是各地北上大军至潜龙渡的最后一个补给站。
秦川此时又坐在醉云居二楼,包间门口那张画着山水的屏风依旧,整个包间里和十几天前一样。宁国郡主那朵珠花依旧在他怀中收好,只是,不知道何时才能再见。那个倾国倾城的女子。
一楼大堂里的摆设明显和那晚血战之前有了很大的区别,桌椅摆放间极有规律,而且都是焕然一新的红木家具。据马馥说,那晚朝知州府同兵部衙门报信的就是他安排他那个远房侄子去的。而且血战之后,他请了九叶城有名的先生“许半先”许子昂卜了一卦。许子昂说他今年命犯太岁,凡事处理得妥当,那飞黄腾达自不用说。但若是处理不妥,则性命难保。
马馥是个生意人,但凡是做生意的都怕事。当然,除了萧家那种已经将生意做到极致的人例外,但萧家也有怕的事,怕的人。
许子昂那张天机不可泄露的脸顿时就成了马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浮沉录】最新更新章节〖第八章 决定〗地址https://wap.xbqg9.net/2/212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