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回 划粥断齑读书洞 得知身世愧煞人(2/3)
他。这引起一些和尚的嫉妒,常常吵吵嚷嚷扰乱安静。又以经常在趁着饭后他读书的时候,故意撞钟相戏弄。为逃避寺内喧嚣,范仲淹找到寺南一僻静山洞读书,
在醴泉寺读书期间,继父的家境已经比较窘迫,仲淹心知肚明。每次离家去寺院,母亲总劝他多带些粮米,一来担心儿子吃不饱累坏身体,二来怕给寺院的师父增加负担。可每次范仲淹都不多带,而且带的数量,出人意料的少。母亲絮叨规劝,仲淹总是胸有成竹地:“我有数,不少。”
初到寺院时,粮米交给厨房,代为制作,随寺院的钟声与和尚们一道用饭。可是范仲淹,从早到晚一个心思地读书思考,经常对钟声充耳不闻,忘记了吃饭。等到再去打饭时,又过了时辰。好心的厨僧或和尚眼看着范仲淹如此废寝忘食地读书,便主动给他送饭来,仲淹很过意不去,给别人添了麻烦。为了读书方便,他自己备了锅灶,自炊起来。范仲淹按自己既定的主意,每天夜晚,量好米,添好水,在灶里点自己拾的木柴,煮米粥。一边读书,一边续柴煮粥。一锅米粥煮好了,时间也已过了子夜,他便和衣睡去。
第二天清早起来,锅里的米粥凉透了,已经凝固成圆圆的一整个儿。他拿出刀儿,在凝固的粥块上面,划上一个十字,把完整的一锅粥分成了四块儿。早晨吃两块,傍晚吃两块,一日两餐,这便是“划粥”。
用什么菜蔬佐餐呢?菜蔬就在寺院周围的大山之中。坡坡岭岭,沟沟坎坎,自然生长着野韭菜、野葱、野蒜、野山芹,还有野苋菜、马齿笕、苦菜、曲曲菜、灰菜、荠荠菜、蒲公英、王不留行、茵陈等十几种可食的野菜。白天去山洞读书时,顺便拔几种野菜回来。吃饭时,把十几根野韭菜,或野葱、或野蒜,切成细碎末,加入一点盐搅和搅和,一顿佐餐的菜便成了。这就是“断齑”。齑,就是切成碎末的韭菜、葱蒜等。这就是范仲淹“划粥断齑”的故事。
“划粥断齑”,既简约又清淡,省时、省力、省钱,可谓是范仲淹的创造!但他对这种清苦生活却毫不在意,而把全部精力放在书中,以读书为乐趣。醴泉寺读书三年,范仲淹基本过着“划粥断齑”这种清苦自律的生活。随着范仲淹在大宋朝历史舞台上光辉业绩的展现,“划粥断齑”也就成了特指范仲淹青少年时代刻苦读书的专用成语。而他经年读书的那个山洞后来叫做“读书洞”。
这就是邹平妇孺皆知的“读书洞”、“划粥断齑”的故事。据江少虞的《宋朝事实类苑》记载,范仲淹“惟煮粟米二合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薤十数茎,酢汁半盅,入少盐,煖而啖之,如此者三年”。
有一次,范仲淹在洞中读书时,两只老鼠跳进粥锅吱吱乱叫,他抬头一看,是一白一黄两只老鼠。范仲淹忙将老鼠驱赶出去。两鼠慌忙逃出洞外,钻到荆树两侧。范仲淹追到树下,见一侧鼠洞闪着黄光,一侧鼠洞闪着白光。他很惊奇,取来铁锹挖开一侧鼠洞,下面竟然是一个大地窖,扒开土石,却是满满一窖黄金,他便随手埋好。又挖开另一侧鼠洞,见是一窖白银,仍不动分,埋好如初,复回洞中挑灯夜读。
这样过了快三年,范仲淹几乎把长山县的书籍读了个遍。此时醴泉寺已渐渐不能满足他的求知**。于是他收拾好行李,跟住持老和尚慧通大师告辞回家。当他回到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为了不打扰父母的休息,范仲淹翻矮墙而入。
蹑手蹑脚向自己的卧室走去,可是当他经过父母的卧室的时候,不经意间听见屋里有人话:“当家的,你看咱们家悦儿今年都二十多岁的人了,咱们是不是也该让他知道了。如此隐瞒下去,我怕对不起他那死去的爹爹。”范仲淹听到母亲这话,心里咯噔一下。难道自己的父亲已经死了不成,这个消息实在是太震惊了。他再也迈不动步了,摒息凝神,仔细倾听。
只听得里面又传来一个男人的声音:“家里的,我也经常想此事,我也想找个时间把这事儿告诉他。”范仲淹一听是父亲朱翰的声音,松了一口气,心里话,爹娘这是干什么呢,的这是什么话,你们二老不都活的好好的吗?可是又一想,不对!这二人都不疯不傻,怎么好端端的出这样的话来,莫非他们有什么瞒着我不成。
于是范仲淹继续侧耳细听。只听得继父朱翰继续道:“我以前之所以不同意把这事儿告诉他,是怕他年纪,接受不了,可如今他已经长大成人了,等他回来了我就把这事儿告诉他。悦儿不的我的儿子,这毕竟是事实,我不能昧着良心办事。如果这样我怎么对得起范雍大哥,他会死不瞑目的。同时也伤了你的心不是?男子汉大丈夫,就应该认祖归宗。而如今悦儿博学多才,忠正耿直,心胸开阔,一定会想的开的。家里的你别想太多了,睡觉吧!你要是实在不放心,我明天把他叫回来,当面给他清就是了。”范仲淹听完这些话,那真好比是“万丈高楼一脚蹬空,扬子江心断缆崩舟”。头顶上好似响了一个晴天霹雳一般,整个人顿时大脑一片空白。腿一软,扑通一声,摔倒在地,眼睛一翻,不醒人事。
屋里二人听见动静,赶紧起来,推门一看,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穿越之神剑惊天】最新更新章节〖第60回 划粥断齑读书洞 得知身世愧煞人〗地址https://wap.xbqg9.net/2/210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