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回 炀帝三征高句丽 孟让大战王世充(1/3)

书接前。[&][].[].[]前书到屈突通奉旨剿灭在延安作乱的刘迦论,大获全胜,斩杀刘迦论并义军万余众,俘虏三万余人,并筑京观以示军威。

屈突通奉旨剿灭刘迦论之事也就告一段落,屈突通班师还朝。

再隋炀帝第三次亲征高句丽。

那位隋炀帝为什么非得一而再再而三的攻打高句丽的,他怎么对这个高句丽这么看不顺眼?

纵观隋炀帝的一生,这是一个大是大非、大功大过的人。他既有利在千秋的丰功伟业,又有令人痛恨惋惜的亡国之罪。

从他的性格上来分析,他作为一个皇上,是权利欲极强的人,是一个野心极大的人,是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人,是一个做事不计后果的人。

大业三年,隋炀帝北巡至突厥大营,突厥启民可汗南下榆林朝见炀帝,炀帝在突厥大营遇到高句丽使者。炀帝认为高句丽,本是商纣王的叔叔箕子所封之地,汉、晋时皆为所辖的郡县。于是,命使者转告高句丽国王婴阳王高元速来朝见,不然天兵降临,尔等死无葬身之地。

使者灰溜溜地逃回高句丽,高句丽婴阳王高元闻报虽然甚为恐惧,却一直未前来朝拜炀帝。炀帝对此极为震怒,于大业七年,以高句丽不遵臣礼为由,下诏征讨高句丽,命天下兵卒,不论远近,都于明年春天到涿郡集中。

大业八年正月,全国应征的士卒全部到达幽州涿郡。炀帝将军队分成左、右十二军,史称全军队共计一百一十三万三千八百人,号称二百万,统由炀帝亲自指挥。各军首尾相接,鼓角相闻,旌旗相连长达千里,声势浩大,史称“近古出师之盛,未之有也”。

然而百万大军只坚持了八个月就战败而回。第一次征高句丽以失败告终。

第一次东征高句丽失败,隋炀帝心有不甘。大业九年,再次御驾亲征。然而半途中杀出一个杨玄感,后院起火。于是隋炀帝不得不急急回师救援。第二次东征高句丽因杨玄感叛乱而再次夭折。

两次东征高句丽无果,隋炀帝耿耿于怀,于是在大业十年,第三次御驾亲征。

这一次东征,主要有三路大军。一路由右骁卫大将军来护儿率水军渡海,直逼沙卑城。第二路大军由左翊卫大将军宇述走陆路,兵走怀远。第三路由左光禄大夫兼礼部尚书杨义臣保着炀帝作为后军。

先第一路,左骁卫大将军来护儿的水军再次从东莱出发,渡过渤海海峡最先到达沙卑城。并在沙卑城大败高句丽,来护儿下令向平壤挺进。

高句丽婴阳王高元大惊,朝中有人进言,“陛下,我高句丽所仰仗者唯乙支德而已。如今大将军病故,朝中无有大将。隋军强悍,无人可挡。况且,隋帝所恨者唯隋朝降将兵部侍郎斛斯政一人而已。如果陛下将斛斯政送还隋帝,并且俯首称臣,隋军必退。”

“啊?孤王只有投降的份儿了?”高元不甘心地问道。

“陛下,这只是一句话的问题,虽咱们投降,但既不割地赔款,又能退兵,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斟酌再三,婴阳王高元遣使将斛斯政和降书顺表送到隋炀帝大营。因为此时国内已经民变四起,所以炀帝也不敢在高句丽逗留太久,于是同意请降,并下旨班师。

来护儿接到圣旨,召集诸将道:“如今胜利在望,陛下却下令班师,诸位将军以为如何?”

“将军,当今陛下最恨别人忤逆他的旨意,既然圣旨已下,咱们只有遵旨班师了。”随军长史崔君肃道。

来护儿不以为然:“大军三次出征,未能平定高句丽,这次回军,以后就再也不会回来了。如今高句丽疲惫不堪,我们这么多的军队,不日便可战胜。本将打算直接包围平壤,俘获高元,然后凯旋而归。”

众将苦劝只是不听,于是上表皇帝,请求出征,不肯奉诏返回。但是不久圣旨再次下达,陛下已经接收高句丽的投降,命令来护儿即刻班师。

但是来护儿的倔脾气也上来了,他这个人那牛劲儿一上来,九头牛外加九头驴也拉不回来。

“我意已决,不擒高元,誓不回还!”来护儿把圣旨往桌案上猛然一摔,大声道。

“将军,切莫如此啊!咱们都是自家人,自然不会告密,如果此事被人听了去,将军岂不是惹祸上身吗?将军,切莫再倔强了,人家毕竟是皇上,咱不得不听啊!难道将军也想布吐万绪和鱼俱罗两位将军的后尘吗?”崔君肃着急地道。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宁可俘获高元返回而受到责罚,也不能放弃这次成功的机会。你不要了,我意已决,明日兵发平壤!”来护儿完一甩袖子,回后营去了。

崔君肃对众将道:“我们要是随元帅违抗诏命,必定会被人奏明皇帝。到时候,我们性命难保啊!”

众将非常恐惧,都劝来护儿。

“诶!实在可惜!我实在不甘心啊!”来护儿长叹一声。“班师回朝!”

来护儿无奈,只得班师。陆路宇述一路只到怀远,一仗也没打就班师了。炀帝一路更是刚出涿郡不久就班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穿越之神剑惊天】最新更新章节〖第21回 炀帝三征高句丽 孟让大战王世充〗地址https://wap.xbqg9.net/2/2109/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