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回 飞绥子战武圣人 禹王槊胜鸳鸯剑(2/3)

常少见。人家的兵器重,就占了便宜,动手的时候,就得尽量避免兵器相撞。否则的话,自己的这一对碧血鸳鸯剑不被伤着,也会被震飞。

两个人客套了几句就动了手,别看话挺客气,但是伸上手,谁也不让谁。这叫当场不让步,举手不留情!这虽然不是生死之争,但是为名誉而战,如果输了那输的就是自己的一世英名,比丢了性命也差不到哪里去。

等伸上手了,于和大吃一惊,万万没有想到这个什么“飞绥子”这么厉害!比前面那四个绑一块儿还厉害!这一对判官笔使开了,呼呼刮风,招式惊奇。

笔挝的使用方法融枪、斧、锤、戟所有的技法于一体。挝头似锤脑可宕击,挝笔似斧刃可用斧劈之法,伸直的挝指则如枪尖,用以戳扎,挝笔似戟枝夺人兵器。

前书曾经介绍过,宇长庚功夫可了不起,集崆峒派的所有功夫于一身,而且已经将崆峒派“太极八式”、“无相神功”、“达摩神功”三种上乘武功练至大成,融为一炉。并将其他一百一十五种功夫也都烂熟于心,早已经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

其中太极八式,也叫崆峒太极。是由崆峒派始祖飞虹子所创。据,飞虹子于某日在崆峒山玄鹤洞前修炼,恰巧遇上一只白鹤和老虎相斗。白鹤身体娇,上下翻飞,忽左忽右,其身姿灵活美妙,而且巧妙的躲开了凶恶的老虎,乘老虎扑空之际,白鹤用嘴啄伤了老虎的眼睛,老虎落荒而逃。飞虹子看到白鹤战胜老虎,内心震动尤深,后依据太极八卦原理探索、研究,创造了刚柔相济,虚实并用的崆峒派太极拳,经过宇长庚的传承创新,终形成“行如流水,止若平境,反映似回声,有形若无形”的崆峒太极拳。这也是最早的太极拳。可以飞虹子是太极拳的祖师爷。

无相神功是飞绥子宇长庚自创,讲究性命双修,乃是崆峒派无上神功。修习心性讲究,道法自然,空同如如,最终达到无我无相,无执无着的境界。修身讲究,无招胜有招,扰乱敌人判断;如影随行如鬼魅,使人心生恐惧;全身柔软滑溜,没有丝毫受力点,使人徒费力气;超强暴发力,一旦发力力达万钧,迅如闪电,一招取胜;攻敌薄弱之处,能用巧劲儿,绝不用蛮力。千斤拨四两,四两拨千斤。

崆峒派武术以关爱生命为主线,以武修性,其上乘功法之无相神功,达摩神功柔美绝伦,以舒展的手臂翩然拥动,好似母拥婴儿,柔情之身躯吸纳大地日月之精气,达到天人合一之境界。花架门的各种拳种,因出自甘州一带舞蹈,所以动作非常优美。神情飘逸似飞天舞蹈,尽显人性之美,习练配乐,多以古筝、二胡之舒缓柔美之曲调,令武者陶醉,令观者入迷。极具观赏性。

宇长庚自幼在崆峒山学艺,苦练功夫数十年,终于将崆峒山一百一十八种功夫融于一身,一举夺得掌派人之位,成为大宋朝唯一一位崆峒派掌派人,功夫之高已经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别看武圣人于和走的是以快取胜的路子,但是,人家宇长庚的出招速度一点也不慢。别看手里拿着数十斤重的判官双笔,但是,舞得密不透风。于和想寻找空隙往里刺一剑,几乎是不可能的。

宝剑刚刺到,判官笔就到了,于和就得赶紧变招。宝剑太轻,每把宝剑也只有三五斤重,不敢与数十斤的判官笔相撞。一来怕把剑伤了,二来怕宝剑脱手。

于和也曾想凭借自己的碧血鸳鸯剑是宝剑,将宇长庚的这对判官笔给削断,但是没有成功。等削上了才知道,原来人家的这对笔挝也是宝家伙,砍不动!碧血鸳鸯剑虽利,但那是三国年间的东西,已经过去七八百年了,已经过时了。而宇长庚的这一对笔挝是新出炉的东西,代表大宋朝最先进的技术,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冶铁技术又上了一个台阶。这对笔挝要比碧血鸳鸯剑的质量还要好。

见宝剑没能削动笔挝,吓得于和就吃了一惊,赶紧跳出圈外,仔细观瞧,还好!宝剑没伤着!吓死道爷了!

这一下于和可注上意了,再也不敢碰人家的笔挝。采取缩、、绵、软、巧的功夫,寻找机会刺上几剑,然后迅速躲开。

这样的打法实在是太被动了,比刚才对战赵忠还吃力。

你看这于和忽前就后,忽左就右,围着宇长庚滴溜溜直转,但就是找不到下手的机会。每次宇长庚都会非常巧妙地出现在于和的身后,而且有时明明已经眼见就要被宝剑刺中了,可是宇长庚却偏偏滑得跟泥鳅似的,毫不受力,摆脱了攻击;有时明明已经一脚蹬着实了,但好似蹬在一团棉花上,又好像一脚踩在水面上,宇长庚就像是一片薄薄的纸片一样,飘飘摇摇地飞了出去,但是却一点儿伤也没受。

这令于和十分不自在,十分抓狂。他从来没遇到过这种情况,这到底是什么功夫,怎么会毫不受力?如影随行?

这就是无相神功的魅力!薄如纸、轻如絮、软如水、滑如鳅、诡如神、疾如电、力如牛、美如舞,这就是无相神功的特点。

没过三五百招,于和就气喘吁吁,满头大汗。两眼被汗水迷住了眼睛,只得靠耳朵来判断宇长庚的方位。胜负已定,于和兀自作着困兽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穿越之神剑惊天】最新更新章节〖142回 飞绥子战武圣人 禹王槊胜鸳鸯剑〗地址https://wap.xbqg9.net/2/2109/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