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回 均州城内立法场 十恶不赦刑罚重(3/3)

祖父母之下的亲属。同一亲等的亲属还有尊卑的区别。

缌麻、功、大功,均是五服制度之一。五服制度,就是按服丧重轻、做工粗细、周期长短,分为五等:斩衰﹑齐衰﹑大功﹑功﹑缌麻。其中斩衰最上,用于重丧,取最粗的生麻布制作,不缉边缝,出殡时披在胸前;女子还须加用丧髻(即髻系丧带),俗称“披麻戴孝”。五服以外的远亲丧服,只需袒免,即袒露左臂、免冠括发。五服制度历代延续并有所变化,至今已不多见。

五服之亲是怎么来计算的呢?五服之亲,也可以称为“九族”之亲,也就是俗话的八杆子打的着的亲戚。比方,两个同族人,从其中一个人往上数,一直数到两个人共同的祖宗,然后再沿另一分支往下数,一直数到另一个人为止。最后得的这个“辈数”于等于“九”的,就在五服之内,也就是在“九族”范围之内。否则就在五服之外,也就是不在九族之内。五服之外的亲戚,也叫做远房亲戚,俗称“八杆子打不着”的亲戚。无论犯罪受罚,或者立功受赏都是涉及不到的,没有任何关系的,同宗同族人。比如刘备和汉献帝刘协,就是远房亲戚,早就出了五服了,是八杆子打不找的亲戚,其实这根本算不上什么亲戚,他们只能算是同宗同族罢了。

服丧之时,辈数为九的穿缌麻服,为缌麻亲;辈数为七、八的穿功服,为功亲;辈数为五、六的穿大功服,为大功亲;辈数为三、四的穿齐衰服,为齐衰亲;辈数为二的穿斩衰服,为斩衰亲;辈数为一的也就是死者本身了。

另外,死者的九族之内的平辈之人,或者长辈之人,是不必不服丧的,这叫倒五服;死者的辈儿之人,必须要服丧,称为顺五服。

中国古代丧服自周代已用素服,又称丧服,包括:素衣﹑素裳﹑素冠等,均取白色。在中国古代的五方中,西方为白虎,西方是刑天杀神,主萧杀之秋,古代常在秋季征伐不义、处死犯人。所以白色是枯竭而无血色、无生命的表现,象征死亡、凶兆。

汉人丧服极其隆重。男子孝服以前是:头戴白孝帽,上缀棉花球,穿大庄粗布孝袍,白鞋。近年改用外省丧服形式,麻冠、披麻,穿大领孝衣、白鞋。在穿孝服时,里面也要换成灰布衬衣。汉人妇女孝服讲究是“麻花包头”和“搭头布”。用孝布拧成麻花箍在头上,谓之麻花包头;下垫方孝布,谓之搭头布。凡梳“苏州撅”、“喜鹊尾”、“平三套”的妻媳或直系妇女,都要先换白纂,或用白布包好,换系白头绳,然后戴搭头布,上包头。

麻花包头分三种,以花少为孝。妻子和儿媳戴麻花包头,亲侄媳戴双麻花包头,孙媳或远房侄媳戴拧三花麻花包头,都穿肥大孝服,不系孝带白鞋。出嫁和未嫁已梳头的女儿戴拧双花或三花包头。远族晚辈和亲戚家妇女只戴单层拧燕窝包头。甥女和远戚应穿漂白洋布孝服的,就只围一窄箍,或戴一白福字罢了。未出嫁且未梳头的女儿、孙女,用长孝带围一宽箍,结于头后,下垂脊背。至于孝服的吐边、收边,与旗籍大致相同。守孝、亲丧例定三年,百日脱大孝后,仍穿本年白孝:灰衣、白鞋、白帽结。第二年穿灰素服,第三年穿青素服。

九曰不义,谓杀本属府主、刺史、县令、见受业师。吏、卒杀本部五品以上官长;及闻夫丧,匿不举哀,若作乐,释服从吉及改嫁。

十曰内乱,谓奸功以上亲、父祖妾及与和者。和,指通奸。

单单古代的身死刑就是非常繁杂,大体上有:剥皮、腰斩、枭首、车裂、俱五刑、凌迟、绞刑、烹煮、活埋、鸠毒、赐白绫、棍刑、锯刑、断椎、灌铅、梳洗、杖杀、枷刑、戮刑、骑木驴、凿颠、开颅、抽肠、挎心等等。身死中以凌迟最为残忍,以赐白绫和鸠毒最为人道,以骑木驴最为流氓、变态。

qidian.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lt;/a≈gt;≈lt;a≈gt;手机用户请到.qidian.阅读。≈lt;/a≈gt;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穿越之神剑惊天】最新更新章节〖105回 均州城内立法场 十恶不赦刑罚重〗地址https://wap.xbqg9.net/2/2109/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