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茹毛饮血(3/3)

置使掌管军事,如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团练使、刺史等,且冠以地域名称。?州镇军、郡主将以上军职,由朝廷任免。战时,各级所辖军队奉诏出?征,分设招讨使、都统、都部署、行营都指挥使等率领作战,将帅之职则由受命征伐的蕃帅充任,战毕及免。

五代武装力量可分为中央禁军、地方军和乡兵。中央禁车,为军队主力,包括禁卫六军与侍卫亲军两部分,皆由?皂帝直接控制。六军备分左、右,实为12军。

军队名号繁多,如后?梁,六军有龙虎、羽林、神武、天武、英武天威等l贷上系军直立骏、?天兴、神捷、广胜等。后唐将禁卫六军的左右羽林改为左右严卫,左?右龙虎、神武改为左右捧圣,纳入侍卫亲军系统,最为亲要。

后又改?严卫为宁卫、捧圣为彰圣。后晋则改宁卫、彰圣为奉国、护圣。至后?周,将奉因改名虎捷步军,护圣改名龙捷马军,隶属侍卫司,与殿前?司之控鹤步军、铁骑马军共为后周中央禁军中四大主力。

??地方军,分隶于州镇。多袭唐末蒲镇旧制,主要由牙军(或称衙军、元从兵、厅直军)编成,属藩帅自置亲军,实为藩镇军。它既是五?代军队的基于,也是私人武装的核心。此外,还有义儿军,即由藩帅?选骁勇善战者结为义子组成的亲军,并以有显著战绩者任军使,与?藩帅形成密切的人生依附关系。地方军主要驻守牙城(藩帅治所),兼有征伐与戊边守备之责,并随藩帅迁留。

??乡兵,是守卫乡土的民兵。亦偶补正兵不足,应调参战。?乡兵?的组成,多从在乡丁壮中征集。后唐剑南东川节度使征集民兵,于?剑门北防守水定关。后晋规定每7家税户出兵,共备兵械、改装,?组成义军,并将诸州所集乡兵7万余,通以“武定军”为号。

后周在秦州一带编点税户充保毅军,教习武技,征役时官发口粮。此外.?吴、南唐、后蜀、楚等国亦有乡兵。吴有“团结民兵”,南庸、后蜀、楚?有乡军或乡兵,均用以自卫乡里。

???军队编制五代中央军编制,各朝不甚一致。至后周,待卫亲?军和殿前军逐渐形成厢、军、指挥(营)、都4级编制序列。厢分左、?右,每厢辖10军,设厢都指挥使1人,每军辖五指挥(营),设都指?挥使、都虞候各1人;每指挥辖5都,约500人,设指挥使、副指挥?使各1人;每都100人,步军设正副都头(或军使)、马军设正副兵?马使各1人。

至末代后周之时,南唐国的待卫亲军和殿前军亦是效仿后周军制,略作有些改动,逐渐形成军、指挥(营)、厢、都4级编制序列。每军辖五指挥(营),设全军总指挥使一名,各营设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各1人;然后厢又分左、?右两厢,设厢正副都尉各1人。

同时,每厢辖5都,各都共一千人,设正虞候、副虞候使各1人;每都500人,往下则是基层的校尉,校尉辖一部,每部约为一百人,最低则是10为一伙,设最底层的军官火长。

后周殿前军置正副都点俭、正副都指挥使、都虞候各?1人,统领散员、散指挥、散都头、内殿直、散抵候、东西斑承旨、大?剑直等诸班直。诸班直皆选拔骁健的武士编成。地方军编制,由于?各镇辖境大小不同,所设牙兵人数不等,少则几百.多则几干,有的?上万。基本建制单位为指挥(营),每营约5001000人。后唐孟知祥镇蜀时,有牙兵16营,共1.6万人,每营即为1000人。

五代以步兵为主,马军(骑兵)居次,水军亦有一定比例。水军?南方多于北方,江南的吴、南唐、吴越、楚、闽和蜀等国皆置;中原五?朝的后唐置水军5都,后周亦建有水军。水军多以指挥使统领,常?冠飞掉、楼船、战悼等名称。

:支持正版阅读,支持作者请登录看书网阅读本书,谢谢合作,你们的每一个点击,收藏,打赏,送花,订阅都是我更新的动力,木头敬上。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南唐天下】最新更新章节〖第三十四章 茹毛饮血〗地址https://wap.xbqg9.net/2/203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