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97 章(2/4)

斗争,号称世界屋脊的帕米尔高原,古称葱岭,位于我国新疆西南部,帕米尔有八个部分,即塔克敦巴什帕米尔、小帕米尔、瓦罕帕米尔、大帕米尔、阿尔楚尔帕米尔、萨雷兹帕米尔、郎库里帕米尔、和什库珠克帕米尔。帕米尔高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代中国政府均在帕米尔地区设官置守,行使主权。

1895年3月,俄、英两个帝国主义私分了我国帕米尔。驻守在帕米尔的各族军民,尤其长期生活在帕米尔高原上的我国柯尔克孜、塔吉克等各族人民,为捍卫祖国的帕米尔高原,一直与侵略者进行斗争。

1876年,沙俄军官斯科别列夫率侵略军越过奇吉勒阿尔特山口,入侵和什库珠克帕米尔。柯尔克孜希布察克部落的牧民们在头领阿卜杜拉带领下抵抗敌人。他们隐蔽在石头砌的鹿寨后面奋勇御敌,猛烈射击,致使俄兵不能迅速推进,后来又转到喀拉湖沿岸严惩了来犯之敌。90年代,俄上校杨诺夫率哥萨克骑兵入侵帕米尔地区后,盗走乾隆纪功碑,当地军民也和他进行了长期斗争。居民们协同清朝边防军构筑工事,传递情报,并警告侵略者中国人是很好的射手。官兵们在盗走乾隆纪功碑之地筑立墙壁,作为凭证。

宁夏,全称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北纬35°14~39°23,东经104°17~107°39之间,是我国五大自治区之一。成立于1958年10月25日,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部,黄河上游、河套西部,东邻陕西省,西部、北部接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与甘肃省相连。宁夏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区之一,南北相距约456公里,东西相距约250公里,总面积为6。6万多平方千米。宁夏辖5个地级市、2个县级市、11个县、9个市辖区。宁夏位于“丝绸之路”上,历史上曾是东西部交通贸易的重要通道,作为黄河流经的地区,这里拥有悠久的黄河文明。早在三万年前,宁夏就已有了人类生息的痕迹,公元1028年,党项族的首领李元昊在此建立了西夏王朝,并形成了独特的西夏文化。

公元5世纪处,匈奴贵族赫连勃勃自以为是夏后氏后裔,故将建立的割据政权定国号为“夏”。宋代,党项族拓跋氏首领李元昊称帝,定都兴庆府(今银川),立国号“夏”,创立文字,建西夏王朝。13世纪,元灭西夏,取“平定西夏永远安宁”之意,在这里设宁夏行省,始有宁夏之名。1958年设宁夏回族自治区。

取全称中的“宁”字作为简称。宁夏居黄河上游,北倚贺兰山,南凭六盘山,黄河纵贯北部全境,历史文化悠久,古今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宁夏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以西夏安宁得名。唐属关内道;宋时属西夏;元灭西夏后以旧地设西夏行省,不久改宁夏行省,治所为宁夏路,为宁夏得名的开始,后改行省为甘肃行省,迁甘州路。明属陕西省,改宁夏路为宁夏卫;清改宁夏府,属甘肃省,并设宁夏将军;民国初设甘边宁夏护军使,后置宁夏省;建国后撤消并入甘肃省,后设宁夏回族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宁夏灵武市水洞沟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活动的遗址和遗物表明,早在3 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派兵在宁夏屯垦,境内修筑了闻名世界的秦长城,还兴修了著名的秦渠,开创了引黄河水灌溉的历史。到汉代(前206~220年),这里农耕经济已相当繁荣。唐代天宝十四载(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太子李亨进入宁夏,在灵武登基称帝,即唐肃宗。当时,宁夏已成为中国东西交通贸易的重要通道之一。北宋宝元元年(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以宁夏为中心建立了大夏国,史称西夏,定都兴庆府(今银川市)。蒙古灭西夏后,于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设宁夏府路,始有“宁夏”地名。明设宁夏卫,清设宁夏府。民国初年,宁夏府改为朔方道,1929年成立宁夏省。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4 年撤销宁夏省,将阿拉善等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其余部分并入甘肃省。1958 年10 月25 日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

西周建都于镐(今西安市西)其统治中心在陕西关中,故其以北地区,包括内蒙河套,宁夏全境及陕西、山西北部称为朔方。春秋时期,今固原地区为乌氏戎所居,今银南地区以盐池为中心是朐衍戎的势力范围。战国时期,秦惠文王攻取乌戎地,置乌氏县(今固原县南泾水北岸)辖今固原地区。之后又在盐池县境设立朐衍县、辖今银南地区。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后,两县划归北郡管辖,这是宁夏地区有行政设置之始。

秦朝时宁夏为北地郡,郡治在甘肃宁县。汉朝属朔方史部。西汉时将北地郡治往今甘肃环县。固原设安定郡。宁夏分属北地郡和安定郡。东汉将安定郡治移至今甘肃镇原县,将北地区郡治移至今吴忠市利通区西南。

唐朝时期,宁夏全境属关内道,设6州:原州、灵州、西会州、安乐州、雄州、警州。北宋时期宁夏地区属秦凤路,后宁夏北部被党项族李继迁占领,北宋只控制宁夏南部,宁夏南部改属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重生之绝代武神】最新更新章节〖第 497 章〗地址https://wap.xbqg9.net/19/19976/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