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替人捉刀(1/2)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祁山县令》更多支持!

对于东坡而言,怡觉得不值得与他计较,不就是多干粗活,但是没有人可以剥脱他学习、作画的权力。他每日除了在骆家砍柴,挑水,跟着骆三做豆腐,晚上在茅房读书,画画。虽然偶感孤独,总比在外面没玩没了地流浪要强,在外面风餐露宿那些日子过得比狗还不如,人家的狗还有个窝。但是在这里有骆攻略、骆三、兰香他们,他们几个和蔼可亲,就算自己的亲人了吧。那日回到茅房他发现一套半新粗布衣服摆在床上,这是谁放在这里的呢,莫非是兰香又送衣服来了,发现桌子上摆着一张纸,上面有娟秀字迹,写道:“天气转凉,给你添加衣服,你前日脱下的衣服已经洗好,缝补好后不日归还。”是兰香,是她给怡找的衣服,怡抱着这衣服闻了又闻,上面还残留阳光的气息,他感到无比幸福,他现在觉得在这儿再苦再累也得坚持住。不管东坡给他再多的气,给他再多的屈辱,他都得忍下来,他要对得起兰香这片心意。从此东坡对他批毛求疵,对他当众侮辱他都能忍气吞声下来。

东坡本是姑姑的儿子,没想姑姑姑父去世得早,在家就成了没有教养的孩子,叔伯们自己家底也不太好,加上孩子有多,也不曾管制他,他这个没爹妈的孩子就成了脱缰之野马,无拘无束,在家尽做些偷鸡摸狗之事,骆家觉得孤弱可怜将他收养起来,当自己亲生儿子,又将他们两兄妹送入私塾读书识字,指望他将来学有所成。这东坡生性意马心猿,起初骆攻略将他兄妹两送在一个叫桂生发的先生开蒙读书,四年后东坡不过就是认得几个字,作诗写章一概不会,兰香倒是可以吟上一两句诗词,骆攻略望子成龙心切,见这样下去不是个事儿,于是加强管教,重新选了先生,新选的先生教学有方,每日规划读四书五经,四书上面的字也就大抵认得,出个对联,马马虎虎也对得上来,如先生出个“雨过山添色”他也能对个“风吹水起波”,人家来了柬帖,也能依葫芦画瓢写一个回帖,尽管如此还常常背着父亲,在外面惹是生非。童生两次都未通过,这一年,各州县出告示童生岁考在即,骆攻略一早得知消息叫儿子准备第三次迎接童生考试。骆攻略夫人道:“他还是一味贪玩,不明事理,出考不得。”骆攻略叹口气道:“要是兰香是个男孩,也就用不着他去考试了,王员外的儿子,十四岁便参加童考,你看看我们家东坡18岁了,考了两次,童生还是没有通过,这次他先生他章有进步,咱们就给他机会,第三次若还没有过去,我看就以后别考了,书也别念了。”

东坡和张俊成不想参加考试,以前写的章是桂崇元和王炳生代做的,只好依旧找到他们商量。桂崇元道:“我们同学读书,并不是为了认识几个字,其目的是将来至少也要混个生员,高一点的就要做个举人,因此每一场考试我们都要去,我们都去考试,只留你二人在学堂呆着也不是个事儿,委实于你也不体面,州县虽然每个人都编了号子,但是没得管制座位任人挑选。我和王炳生每个人管你一篇章,万一出事也不会到提先生的田地。”王炳生道:“咱们先禀告先生,与先生商议,看他的意下如何。”

那先生郑毅阶为人很正直,他对弄虚作假之事很是反感,于是对他们道:“为人做学问都讲究一个实事求是,那些虚假的东西总是走不了多远,你们要拿出真本事来,考个好成绩,我现在警告你们,若你们作弊被抓了,可别是我的学生,我的学生不能作弊的。”他们几个碰了一鼻子灰,低着头从先生家里走出来,张俊成道:“县考我们怕他个毛,你们二人难道完成不了三篇章?每个人替我们做一篇,也不算难事,剩下一篇我们自己慢慢琢磨。”桂崇元道:“这次考试是来真格的,一旦抓住了可不是玩耍的,那会丢学籍的。”王炳生听了不禁也害怕了,几个人面面相觑。东坡无精打采回到家里,玩弄着他抓来的一只大老鼠,他将老鼠涂上一层油,尾巴上系上铃铛,然后在老鼠臀部点上火,把老鼠放了,老鼠受热拼命逃跑,一路跑一路铃铛响。兰香见了道:“老鼠要是跑进柴堆里会起火的。”一会儿那老鼠果然跳进草堆里,草堆马上起火,浓烟滚滚。兰香呼道:“起火了,快救火。”怡从外面挑柴回来,放下担子便去扑火,火虽然扑灭了,但怡满脸灰尘,衣服被烧破了。东坡坐在一边大笑,道:“好看,好看。”他站起来拍拍怡身上灰尘,道:“有个事想求你帮个忙。”

兰香道:“你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东坡分辨道:“我这次是真心请他帮忙的,事成之后我给你买一套衣服。”罢东坡将怡拉到一边,将请他代考一时了一遍,怡点了点头答应下来,东坡将怡拉到房里,随便找来一道题目让怡做,怡果然做得很好。东坡将怡介绍给几个同窗们认识了一下,怡穿着东坡的衣服跟随东坡同窗混进了考场,考官点名完毕,几个人坐在一处,看看卷子,一个是论语题“百姓足,孰与不足”,第二道题为孟子题“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桂崇元先给张俊成做了第一篇,王炳生给张俊成做了第二篇,然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祁山县令】最新更新章节〖第十一章 替人捉刀〗地址https://wap.xbqg9.net/18/1826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