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默契(2/4)
十、上百万亩的田地,需要的军队至少是现在的几倍规模吧?为了预警和保护屯丁,他要修多少碉堡、驿站、烽火台?需要的人力从哪里来?消耗的粮食呢?就是他能把军屯建立起来,能种得出这么多东西么?”
现在清廷要养活的不过是几万守军而已,单纯建立一些军屯也不需要太多的物资——当然,那样军屯到底是给谁种就不好说了——但如果想把整个军屯区守得密不透风,李国英需要十几万披甲、几十万屯丁,还有无数的筑城建堡修路的劳力,保宁、渝城一带就得养上几十万、甚至近百万军队。
“军屯没有几年见不到效果,在都府的搔扰下,就是十几年都未必能出效果,这期间都要靠燕京调拨物资来养活。如果在这里养上几十万军队,那么贵州肯定要放弃了,两广恐怕也空虚得像不设防一样了。”邓名笑道,他估计清廷很快就会意识到决策失误,邓名甚至有点奇怪清廷为何会突然这么重视西南:“如果清廷想修一条保宁——渝城防线,建立一支保宁——渝城劲旅,我是很欢迎的,但恐怕清廷里面也有明白人,顶多一两年就会回过味来。等清廷自己放弃渝城之后,我们就可以不费一兵一卒地拿下。”
至于渝城眼下的威胁,邓名认为也在可容忍的范围内。渝城虽然重要,但渝城最大的作用是能够给清廷的水师提供一个驻扎地。能不能控制长江,归根结底不是渝城,而是水师。如果清廷的荆州、吴越水师逆流而上,开到渝城驻扎,那么明军在成都和万县之间的交通肯定会被切断。可是现在江陵、夷陵都在明军的中,一条清军的船也别想从下游驶入夔门,更别说渝城了。北人善马、南人善舟,甘陕绿营造一些粮船运输辎重,或是借助地势阻止明军打进嘉陵江都没有问题。但让他们建立起一支强大的水师,把明军的长江水师打垮,他们还远没有这个本事。几年后,等明军侦察清楚嘉陵江的水文地理,说不定清军嘉陵江水师想借助地势阻挡明军都办不到了。
关闭<广告>
袁宗第不得不承认,如果从全国一盘棋的角度看,清军增兵渝城很难说清利弊,对四川明军的压力虽然大增,但对其他地方的明军则是利好消息。袁宗第又看了邓名一眼,知道这个年轻人对肩负更大的压力从来都没有过怨言:“或许几年之后,李国英从中尝到甜头后,就舍不得放弃渝城了。”
“是,我也这么想过。”如果清廷倾力修筑保宁——渝城防线,打造保宁——渝城劲旅的话,收益最大的当然是李国英这些地方的清军文武官员。邓名道:“不过袁将军应该对李国英也有所了解,虽然他肯定有私心,但并不是个被私心压倒,完全不顾大局的人,不然也不会把王明德等人的俘虏都用牛换回去了;我和李国英、赵良栋交战时,如果他们不是在危急关头互相信任、齐心协力,清军绝对没法那么容易脱身的。”
袁宗第也和李国英交过多次,知道李国英的为人,虽然最后关头会逃走,但在彻底绝望前,李国英还是会全力以赴地坚持下去。袁宗第情不自禁地点点头,赞同道:“他确实不是袁崇焕。”
“所以李国英恐怕不会拼命向燕京讨要物资。如果他发现渝城有如鸡肋,军屯也难以建立起来后,他就会放弃渝城。”
“那李国英只有寄希望于燕京了。”袁宗第说道。
“恐怕也指望不上。”邓名遗憾地摇摇头。顺治虽然口称崇祯为大哥,但顺治的姓格和崇祯不同,要狡猾得多:“远的不说,就说燕京对吴三桂、洪承畴的处置,就能看出燕京并非不通权变。我不知道燕京为什么突然对渝城有了兴,莫名其妙地投入很大的财力,等到燕京意识到单单靠渝城无法困死我们,起码是得不偿失后,燕京也会停止这种无益之举。”
说到这里,邓名突然感到思维有点模糊,好像自己的分析有什么漏洞似的,他又仔细地回顾了一遍。没错,顺治的姓格、腕很难让人相信他会一条路走到黑,而渝城的作用到底有多大,估计有一、两年燕京就能看得很清楚了。若是明军在江南、湖广闹出更大的动静的话,顺治或许就会更早反应过来,停止向渝城这个次要战场投入巨额的经费。
“我的分析好像没有什么问题啊,顶多一两年,顺治就会意识到错误,然后纠正错误。”邓名在心中把思路整理了一遍,模模糊糊地感觉好像其中有个巨大的漏洞,可以导致他的整个推论都不成立,但却抓不住这个隐隐约约不肯露出真面目的理由。
袁宗第也赞同邓名的分析,在他看来,顺治就是被邓名一通乱拳打得有点蒙,又气又恼,所以想一下子把邓名碾死。但等清廷从气急败坏中恢复过来后,肯定会恢复洪承畴过去的老政策,重新建立稳固的江防防线,切断明军进入、威胁江西、江南的通道。接下来就会重新走入比赛种田——积聚实力——夺取土地——继续种田的旧式争霸套路了。&ns;&n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伐清】最新更新章节〖第十节 默契〗地址https://wap.xbqg9.net/18/18242/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