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暴增的地盘(1/2)

越南河内,此时依旧被中国陆军带领的起义军率领,整个越南的法军都已经被吓破胆了。

一万五千名法军投入战斗,结果被吃得连骨头都不剩下。

法国政府也有点被吓破胆,迅速达成退出中南半岛的谈判结果,也是出于这个原因。

中国只是组织了一批农民,就把河内的法军虐了,要是中国真的组织起所谓‘越南国防军’那还得了?

中南半岛是肯定守不住的,法国没有办法支援中南半岛,就算是战前可以支援中南半岛也没办法。

那就是一个无底洞。

离欧洲那么远,法国又能投送多少援兵过去?

与其被人打出去,还不如自己乖乖走人,起码财物还是能够带走的。

接下来的谈判无非就是法军什么时候撤走,并且法国在中南半岛上的投资如何折价的问题。

中国的条件依旧比较苛刻,半个月中国就会接管中南半岛的法国殖民地,投资建设起来的成果,折价一半吧!

不过中国给了法国一个优惠,那就是日后法国商品依旧可以出售到中南半岛,关税比较优惠。

但是,法国人知道,这个优惠实际上没有什么利益。

英法连中国商品市场都保不住,等中国人进入了中南半岛,那里的商品市场还有法国的份吗?

显然是没有的。

能挤进去一些商品是肯定的,但那也只是蝇头小利,根本上不得台面。

法国人打死不同意那些投资只折价一半,康德为此争得面红耳赤,于是陆征祥说道:“好吧!折价化。

不过江渝对领土的**是无止尽的,中国的领土扩张的计划并未停止。

当《中法友好协议》签订后半个月,中国西南军区和东南军区开始进入越南、老挝、柬埔寨三个区域,开始全面接管法国留下的摊子。

法国佬还是留下了一个比较好的摊子,投资什么的都在,折价卖给了中国。

行政机构也是先成的,中国官员到了之后继续维持着统治。

统治结构自然是要变化的,首先是建立汉语学校,并定为官方学校,文字今后全部采用

汉字。

与此同时宣布减税,法国人加在殖民地头上的乱七化比较特别,越南、老挝、柬埔寨受中国文化影响较多,其中以越南的文化受中国影响最深,他们用的文字都是汉字。

到了泰国、缅甸,则受印度文化影响,同样也受到了部分中国文化影响。

泰国国力不强,陆军战斗力也低下,至于为什么没有沦为殖民地,主要是因为英法瓜分了中南半岛,把泰国当成缓冲区了而已。

但泰国不是中国的藩国,而且江渝对泰国的土地有扩张**,中南省面积还不够大啊!再把半个泰国并入中南省就够大了。

不过泰国什么时候都能打,因此江渝不着急先打泰国。

泰国这种不用汉字的国家,打起来一点负罪感也没有,倒是朝鲜和越南,由于是用汉字的国家,所以中国不能做得太过份。

像泰国、缅甸,要是没有英国人在,直接暴力强上都没问题。

如此轻松的就收回了越南,同时还占了法国人的殖民地,这让国内民众得知后都楞了半天没回过神来。

这也太容易了吧!

竟然没打仗就把这块地方吃下来了,这让国内那些商人风风火火的跑到中南半岛,想要趁着中南半岛还未发展起来的时候捡漏子。

不过漏子不是那么好捡的,财团早一步到了。

那些商人到的时候,虽然看到了很多有价值的产业,奈何政府不卖给他们,而是优先考虑财团。

财团挑剩下的,则是那些民族商人的,民族商人挑剩下的,才是那些民间商人的。

不过中南半岛的农业、林木、草药、香料等方面民间商人还是很容易进去的。

这年头越南、高棉(柬埔寨)地区的华人很多,大多是福建、广东、广西一带的华人,而且华人大多经商,都比较有钱,以前他们是华侨,现在则成了境内公民了。

同时还有很多商人开始进入泰国地区,在泰国虽然财团也在进入,但是买卖产业不是中国政府管的,很多有价值的产业还是能够买到。

中国在泰国取代了法国人的地位,现在泰国的华人就是大爷了,到泰国行商还算比较安全。

而且碰上了危险不用看外国人的脸色,而是泰国政府看中国政府的脸色。

中南半岛是一个原材料十分丰富的地方,而且也是一个比较大的殖民市场,中国势力进入之后,开始源源不断的向中国运回原材料。

财团直接在中南省开设工厂,中南省在中南半岛的最南端,占据整个红河三角洲,这里的工厂主要是对环境污染不大的工厂,例如加工木材、粮食、甘蔗、香料、水果之类的工厂。

此时中国已经不缺乏行政人员,行政人员储配较多,加上不缺乏资金,财团有大把资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民国第一军阀】最新更新章节〖第160章:暴增的地盘〗地址https://wap.xbqg9.net/18/18227/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