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各怀鬼胎(2/3)

中山先生。”

过来一会儿,小二就一脸笑容的回来,带了刘学洵到后院,敲了敲门。木门微微开了一个口子,露出门后浑身透着精干的汉子,看到只有小二和刘学洵二人。汉子点了点头,这才将木门完全打开。

刚刚进入院子里面,刘学洵就看到孙闻坐在院子那颗大榕树下,榕树盘根错节,枝叶茂盛,倒是遮住了不少寒风。

“学洵兄。”

孙闻微笑着和刘学洵打着招呼,用的是带着乡音的粤语。

李鸿章有一点不知道的是,刘学洵和孙闻不仅仅关系好,他们还是同乡。不过因为刘学洵常年在广州一带活动,故而很多人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孙老弟。”刘学洵摘下帽子,笑呵呵的对孙闻打着招呼。

孙闻听到这称。心里面暗暗皱了皱眉,但外面却没有表露出来,笑呵呵的和刘学洵谈话。

如果李鸿章在场,肯定会惊出一身冷汗。

因为他这个因为包办“闱姓”(赌.博的一类),从此成为腰缠万贯富翁,声名鹊起。被人称为“刘三国”,即“文可华国,富可敌国,妾可倾国”的心腹幕僚刘学洵,他的心可不是一般的大。

刘学询自诩是名将后裔,有财有势后,他不甘心一辈子就当个满清奴才,于是他打上了反清复明的主意,由自己来当皇帝。这自然和孙闻倡导的民主共和实属南辕北辙。可他俩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想推翻满清,因而两位香山同乡便在政治上结成了联盟。

不过刘学询自命为朱元璋、洪秀全,并视孙闻为徐达、杨秀清。显然孙闻并不鸟刘学洵,现在不发作,仅仅是因为孙闻需要刘学洵的钱财和人脉支援。

刘学洵和孙闻这次会面,却是筹谋发动起义。

趁李鸿章北上,朝廷纷乱之际,在广州发动起义。

他们两打了一手好算盘。李鸿章走了,两广就没有能够真正主持大局的人了。而周围的总督、巡抚现在正人心惶惶。自然不敢插手广东的事情,免得被光绪帝猜忌。

两人说得兴起的时候,不时还发出哈哈大笑。

…………

十一月四日,广州码头,李鸿章和友人同僚道别后,登上了英国轮船平安号。

平安号刚刚出发。就有人发了电报到香港。

香港总督卜力接到电报后,不顾寒冷的海风,早早就来到码头上等候李鸿章。

卜力此时的心情和他的举动一样迫切。

卜力最近呈给英国政府殖民部一封电报,他在电报中分析:由于清朝两个统治者的对立,现在清朝已经实际上分割为三块。明确支持老太后的东北三省和山东,明确支持皇帝的山西、直隶、台湾,还有各地态度暧昧的地方大臣。现在清朝已经陷入到非常危险的地步,特别是南方的大臣,可能会演变为割据状态。

在海外的革命党人士也纷纷返回国内,反清起义预计将于两周内在南方爆发,信任卜力的中国绅士向卜力保证,造反者并不排外,并且希望在取得一定的胜利之后得到英国的保护。

卜力还说:“如果赞成孙闻和李鸿章总督缔结一项盟约,对英国的利益将是再好不过了”

在李鸿章是否会“背叛”满清政府这个问题上,卜力的判断是:“这个李总督正向这个运动卖弄风情,谣传他想自立为皇帝或是当总统。很多南方大臣在彷徨中,也希望李总督站出来,成为他们的旗帜。”

刚刚下了轮船,李鸿章就被卜力请到码头附近的一座洋楼二楼上。除了李鸿章和卜力外,这二楼空无一人。下面是洋人士兵在把手各处进出要害通道,任何想偷听对话的人,都很难实现他们的目的。

卜力对李鸿章寒暄道:“一路奔波了,李,喝一杯咖啡暖身吧。”

“谢谢!”李鸿章坐下来,抿了一口咖啡。

卜力还酝酿着如何将话题不经意的引导到自己希望的话题上,李鸿章突然不做任何铺垫,直截了当地问卜力:“英国希望谁做皇帝?”

这个皇帝有很多个,有革命党,有光绪帝,有被慈禧册封的大阿哥溥儁,有李鸿章,甚至有宋哲。

卜力说:“如果光绪皇帝能够处理好现在中国的事情,英国对他在一定条件下继续统治不会特别反对。”

李鸿章继续逼问:“我听说洋人们有这样一个说法:如果北京不能够稳定现在中国的局势,并把中国拉入战争的泥潭中,列强准备进行武力干预,并宣布‘我们要立一个皇帝’。如果事情真的要变成这样,你们将会选择谁?”

停顿了一下,李鸿章又补充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也许是个汉人?”

类似于“反清复明”的情感最近其实一直出现在李鸿章脑海中,也是对李鸿章一种煎熬的存在。

李鸿章曾经位极人臣,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但他也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差点跌落凡尘,也跌的遍体鳞伤。乃至于现在李鸿章的权势,也不复全盛时候的十分之一。

李鸿章怕不怕再一次从军机大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穿越甲午后】最新更新章节〖第281章 各怀鬼胎〗地址https://wap.xbqg9.net/17/17938/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