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终于还是来了(2/3)

很快凑了过来,却是有事想求。

他的夫人和女儿对跨越半个地球来看火箭发射没啥兴趣,老刘只好自己单人跟团过来,此时感觉有些无聊,便打算到处转转,去看看鳄鱼和美女什么的。

注意到老公眼神,童丽放下手机爽快放人,“行了,想去就去吧,注意别跑远了,不让就该你自己去游太平洋了!”

李嘉明立正敬礼,“es,madam!”

离开沙滩,两人爬上野草覆盖的山坡,转头看着几千米外的发射塔,同时叹了口气。

刘书盟怅然说道:“小时候看时事新闻,我就对航天飞机各种向往,下定决心将来有钱了要来看现场。结果等我到了这里,它们却都退役了。”

“不退也不行啊,现在这批航天飞机都是80年代建造,早就超过了设计使用寿命。”

早在1969年,美国宇航局就提出可复用轨道载具(rbiter ehicle,简称)的设想,并在72年阿波罗登月计划结束后开始正式实施。他们先是在77年建成验证机进取号(nterrise,又译为企业号,编号-101),用改装过的波音747喷气飞机扛到天上释放,用来测试再入飞行的可行性,取得了成功。

受此激励,相继在81年、83年、84年、85年、92年建成哥伦比亚号(olumbia -102)、挑战者号(hallenger -099,由结构测试机-099改装而来)、发现号(iscovery -103)、亚特兰蒂斯号(tlantis -104)、奋进号(ndeavour -105)等五架可以执行任务的完整版。

作为最先进航天技术的掌握着,的选择果断受到其他航天大国的追捧,尤其是前苏联的高度注意。后者在在88年推出了自己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并成功进行无人驾驶的轨道试飞。可惜苏联在三年后解体,暴风雪计划找不到接盘下,只得惨淡收场。

不过赢家过得也不轻松,在1986年遭遇挑战者号升空时爆炸事故,不得不冻结相关发射计划,直到两年后方才恢复。为了确保后面的发射不出意外,他们不得不加强发射前的检修工作,进而导致使用成本超出预计。

过高的成本导致放弃商业订单、缩减发射次数,每年只执行个位数的发射计划。饶是如此,到了2003年,他们还是遭遇了哥伦比亚号返回时解体的悲剧,被迫进一步加强检修、减少发射次数,并且放弃了按时更新机队的计划,剩余三架航天飞机不得不超期服役。

按照最初的设计,航天飞机的使用寿命是20年/100次发射再入,希图通过大量使用来摊薄高达数十亿美元的研发建造成本。奈何实际发射成本和计划相差巨大,所有五架航天飞机总共只执行力不到150次飞行,其中发现号以39次执飞荣登出勤王者。

再后来,为了避免设别寿命末期急剧增加的故障事件,不得不在11年、12年安排航天飞机退役。亚特兰蒂斯号留在了肯尼迪航天中心充当展品,发现号送去了华盛顿的航天航空博物馆,奋进号落户洛杉矶的加州科学中心,原型机进取号则被纽约人弄走,弄得“航天城”休斯顿很不高兴。

从那以后,美国航天员再想要上天,就得坐飞机去哈萨克斯坦,搭乘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才行。后者属于一次性飞船,看似浪费的设计反倒取得了更好的经济性和安全性。还好的是,埃隆马斯克的ace成功顶了上来,凭借低成本的可回收火箭和飞传,成功接过卫星发射以及太空货运业务,使得大米利剑不至于太过尴尬。

看着镜头里忙碌的人们,刘书盟点点头说道:“明明是航天飞机的理念和技术更加先进,结果反倒输给了一次性火箭和一次性飞船,要不是有可回收的猎鹰火箭撑场面,情况怕是更加尴尬。”

李嘉明摇摇头,“猎鹰也只是理念先进,技术指标什么的并不是非常出众,不然马斯克也烧不起。”

“好歹人家烧出了成果,”刘书盟举目看向远方,“看看咱们马老板的可回收火箭,居然用的是涡扇发动机,也是没谁了。”

他所说的,自然是蜜蜂空开正在测试的平流层探测器。正如刘书盟吐槽的那样,这枚火箭并没有使用常规的火箭发动机,而是用了一枚涡扇发动机,弹体设计也像是拉长的喷气机航模。当这个消息从马竞口中说出,很是惊掉了不少围观群众的眼镜。

“涡扇其实也还好,”李嘉明耸耸肩膀,“巡航导弹的发动机,不是涡喷就是涡扇,你把它看成一枚民用巡航导弹,额不是火箭就行了。”

巡航导弹又名飞航式导弹,是以低空巡航方式飞行的导弹,也是最早面世的导弹,历史可以追溯到二战末期,纳粹德国研发的-1飞弹。因为是在稠密空气中飞行,这些导弹普遍使用类似飞机的喷气发动机,这样可以省下氧化剂的体积和重量,同时弹身中部窄小弹翼的存在还能为它们提供升力,让水平飞行更加平稳。从这些特点就可以看出,巡航导弹其实是瘦身精简、携带战斗部的无人驾驶喷气飞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超级U盘】最新更新章节〖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终于还是来了〗地址https://wap.xbqg9.net/17/17919/1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