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雪与丈母娘(2/3)
帐中保温能力差,水凉的快,一个澡洗完赵期昌缩在被窝里穿备用的干净衣裳,总觉得张茂恶意满满。一个不心,他就会生病。>
“下雪了!”>
庆童揭开帐帘进来,提着一篮竹炭抖着落在披巾、斗篷上的雪,呼着白气:“老爷,好大的雪!”>
裹着被子,赵期昌探头看了一眼,漫天的鹅毛大雪,对面十余步外的军帐在纷落大雪中只能看见一个隐约轮廓,至于更远的地方一片茫茫。>
地上的雪,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将枯草压盖,再抬头,只见营中人影一个个模糊不清。>
呼出一口白气,赵期昌眨着眼睛:“辎重队有麻烦了。”>
此时辎重队还在后沟休整,一场突然落下的大雪,整个队伍都慌了。>
张祖娥浑身罩着宽大蓝底红边铜钉棉甲,头戴高尖红缨战盔,盔帘横拉罩住脸蛋。她站在一辆牛车上,一手拉着固定麻袋的麻绳,扭头四望着,呼出的白气很快将黑漆铁帽檐染白。>
只见北方十里外的湖泊由青黑渐渐染白,不多时就已经看不清楚,连周边的山坡都看不清。>
赵鼎明站在路旁大石上督促着,一辆辆拉着蔬菜、粮食、豆料、草束的驴车、牛车向南逶迤前进。>
车辆两侧还有一名名辅军,人人背着五束草,一束干草近二十斤。又非常的虚,仅仅百斤五束草,叠在一起比人高。所以看着这些辅军背草,感觉有些夸张,仿佛人人都是大力士一般。>
很快,辎重队在叉路口一份为二,队前往虎山,大队在赵鼎明督率下向龙山所前进,交割中军粮草后,赵鼎明才算完事。>
至于戚继光在杨家店的左路军所需粮草没走山路,而是绕过龙山从东边刘家旺方向运输。>
虎山下,辎重队因为路滑实在是上不去,领队的中所镇抚、千户王泽只能向张茂求救。>
赵期昌奉令督管着所有牲畜以及团练、军余等二百多辅军下山,采用肩扛、驮载的方式往山坡运输。>
拄着一杆红缨枪做拐杖,张祖娥与其母、丫鬟管家等跟着上山。>
“表叔,家中可好?”>
赵期昌浑身已经被雪染白,吸一口寒气入肺如似刀割。>
这雪离奇,北方人都知道,刚下雪时就不冷的,对于登州来这么大的雪本身就是离奇事,气温骤变,人人多少有些不适应。>
传中的冰河时期,就在嘉靖中期,降临了。>
最初的反应不严重,只是雨雪稍稍不正常,到了最夸张的时候,近乎是年年重灾。>
王泽双眉已经被霜染白,从腰间宽一尺有余的大腰带,也就是盔甲部件中的抱肚中取出册,冻红的手捏着递给赵期昌,展望卸车队伍:“一切尚好,可这雪不寻常,各处开垦看来要停歇了。”>
事关明年春耕,赵期昌点点头,神色阴郁:“无碍,现今开出的地,若春耕无误,够明年用度。再多,没处花也是闲的。”>
王泽微微点头,保住现在开的田某种程度来已经赚大了,赵期昌的是气话,可也是一种无奈。>
他扭头示意,赵期昌看到雪中的张家母女主仆一行人,领会用意后,三步并两步跑过去,以女婿身份护送这母女俩上山。>
张茂今天不爽,不是因为张祖娥到这里,而是因为公。朱应奎此前上报巡抚衙门的公很简单,是突然杀过来的倭寇,不是潜匿的倭寇。这就将戚继光失察、渎职的帽子摘掉了,可也有一个极大的问题。>
是察觉潜匿倭寇并破费钱粮搜山,搜不到还有个回转余地。现在公上去,若真抓不到倭寇,别朱应奎、戚继光,就连旁观的水寨参将玄成武、登州知府衙门一帮子人都要倒霉。>
而张茂之所以不爽,就是因为戚继光与朱应奎的合作太深,公通报前瞒住了所有人。而且所谓的倭寇,他虽然不清楚底细原由,但一定会出现,这可是一笔大军功。>
没人会拿自己官帽子开玩笑,所以张茂料定所谓的查倭一件事情,是朱应奎与戚继光一手导演的,弄出子虚乌有的倭寇首级做功,再升官也不是什么离奇事情。>
而他张茂,卫里第二号人物竟然被排除核心之外,心中哪能痛快?>
“婿,赵期昌拜见岳母大人。”>
赵期昌上前几步,猛地跪在雪中,一张脸右边洋溢着笑容,左脸僵着显得稍稍诡异,可盛情是真的。>
“你这孩子……快快起来。”>
杨氏上前一步,赶紧搀起赵期昌垂头打量,身形高窕的杨氏也是一张鹅蛋脸,冻的更是雪白无瑕疵,眼眉泛着笑意:“抬头,让老身好好瞧瞧。”>
“是,三郎遵令。”>
赵期昌笑着,起身抬头,这岳母大人可真够高的,最少能有五尺三寸高。山东出长人,女子也多身形纤长,可五尺以上的个头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明朝小刁民】最新更新章节〖第七十四章 雪与丈母娘〗地址https://wap.xbqg9.net/17/1786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