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增租子与庄头上(1/3)
第六十一章 增租子与庄头上
“倭寇潜匿登州为祸地方乡里,这不是卫里一家的事情。 ”>
墩中赵期昌宅中,正房,老道士剥着枣,慢慢嚼着:“戚掌印让赵家出丁与田启业分作两路别部,这是一个给你赵家宣扬武力的好机会。”>
赵期昌坐在主位,点着头:“是这么一回事不假,仙长的意思是五哥这里要搭手?”>
着看向陈明心,陈明心笑笑却看着老道士。>
老道士饮一口茶将嚼碎的枣泥咽下:“不仅是明心,明理前日归来手里也没事情。老道就想着当个牵头人,撮合撮合。”>
陈家寨要出人壮声势,这一点好处自然是极大的。陈家是匠户,始终挤不进卫里高层,就走起了江湖路。如今名声很大,更难被卫里接纳,处于一种半独立于卫里,受排挤却又没人敢欺负、招惹的地位。>
陈明理若带着手里弟兄打着赵家旗号参与这次行动,会极大的增加赵家在卫里的威势,增加赵家在五家联合中的话语权。>
但人家好端端的逍遥日子不过,凭什么搅到卫里城东开荒大浑水里?现在城东开荒看着是五家联合在拿主意,可等地开出来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
赵期昌垂头看着炕桌上茶碗,右眼眼皮抬起:“仙长的意思学生大体上是明白了,就是不知道三哥要多少?”>
陈明心也低下头去,不好意思与赵期昌对视,甚至不好意思让赵期昌看到他。>
归根结底卫里比陈家大,卫里是排挤混江湖陈家的。陈家混的再好名头也局限在登州卫一带,在本地人看来了不得,在外面人看来连地头蛇都算不上。>
若登州没有卫所,如陈家这样的还勉强算是地头蛇。可登州是半实土卫所,卫里各家都有武装,挂的还是官皮,自然比陈家有影响力。>
再江湖道挣的也是卖命钱,是青春饭,是名声饭。远远比不得实打实的土地,所以他们盯上了赵期昌手里荒地的分配额。>
此前陈明理在外面跑,不清楚这个事,陈明心又拿不定主意,也豁不出脸皮来做这个事情。>
土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陈明心干这种事情有巧取豪夺自家人的羞耻感。>
现在陈明理回来自然要借着老道士这边的‘同门之谊’与赵期昌挂钩,掺合进来弄点荒地份额增加家业。>
陈明理与赵期昌没见过面,贸然相见过于唐突,若是谈崩了就无挽回的余地。现在老道士出面来谈,就有缓冲的存在。>
这种谈判艺术是民族本性,最简单的一件事就可以明白。比如媒,两家直接谈谈崩了就彻底崩了,弄个媒人做缓冲来回跑。这种存在叫做媒介,中介、掮客、客,的难听了就是皮条客。>
喜欢赵期昌的悟性,老道士抚须微笑:“你这里有多少空余,明理那里就能吃下多少。你给那些山民的待遇,陈家也可以接受。一顷地出一丁,两顷地可出一骑。陈家这边出的丁、骑在农闲时操训自备粮草,不劳主家再破费。”>
很慷慨的条件,赵期昌总觉得不真实。两顷地租出给陈家,每年有租子,还有一名自备粮草的骑兵可供驱使。实在是优渥的有些难以让人相信,要只要养一匹马,可要比养一个人要花钱的多。>
驴子、骡子、驽马吃草就行了,战马这东西吃草就吃废了,必须喂豆料补充蛋白质才行。>
赵期昌饮一口茶:“陈家还需要什么?”>
老道士笑容更甚,这孩子太机敏了:“陈家这边若租地,恐怕你也喜欢马队多一些。你给多少地,陈家吃多少地。条件就是陈家出资置办铠甲,挂在你名下,由陈家使用。当然,你要用人时这回盔甲也会拨给你用。”>
有盔甲的骑兵和没盔甲的骑兵是两种生物,陈家寨这边马队外出时铁甲不敢带,带的皮甲还是藏在货物里的。冬天穿的厚好,可以穿着皮甲外罩斗篷遮掩,夏天就难办了。>
盔甲就是人命最后的、最有效的保障。>
当然,也是很危险的东西。盔甲挂在赵期昌名下,这伙人若穿着盔甲惹出大祸,上头清查时,倒霉的只能是赵期昌。>
“仙长,此事干系重大,容学生考虑考虑。赶在天黑前,学生到山上回个准话,可好?”>
没有拒绝就是有的谈,老道士也知道盔甲是个敏感的事情,点头应下,带着陈明心离去。>
正午时,山民四大家掌事人先后抵达白石墩,山里山民多是宗族聚落而居,这四家都是赵期昌莱山一行后拉来的。>
九月底的登州土地没有冻结,现在这四家人搭在最简陋的土屋茅草房或者就是草庐住在规划好的地盘里开始开田,为明年的春耕做准备。>
墩中正式编组,穿着崭新鸳鸯战袄的甲组家丁引得他们不得不多想一些,不过都没想到龙山那边去。猜测赵期昌这个主家要和各家抽血,毕竟赵期昌的条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明朝小刁民】最新更新章节〖第六十一章 增租子与庄头上〗地址https://wap.xbqg9.net/17/1786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