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5章 发布(2/3)
冯结伴微服出行,到这茶馆安坐,连各人幕僚都散到雅室外面。>
对李邦华的到来,卫景瑗并没有朱之冯那样乐观,他也听到京师宫中消息,对于王斗之事,当时群臣曾有激烈争议,每每各大臣有惊世骇人之言。>
特别李邦华本人,还建议过将王斗召进京去软禁,实是……>
圣上惟恐永宁侯不安,特地将李邦华发配过来,对他生死早不放在心上,又有什么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缓缓起身,叹息道:“李公来又何用?形势,民心,尽不在朝廷这边啊。”>
他走到窗口,看下面人群三三两两,尽在议论幕府之事,很多人脸上带着兴奋的笑容,显然眼下的生活,是他们满足的,他说道:“此乃民众之福,却非朝廷之福也。”>
他淡淡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吾等尽人事听天命罢,况乎还未到那一步,永宁侯还是忠于朝廷的。”>
他轻声自语:“若事无可为……”>
说到这里,他猛然一阵心痛,还是那种让人强烈颤抖,痛楚到极致的感觉:“吾等便以死报国吧。”>
忽然一阵喧嚣,街上很多人在喊:“出来了,出来了……”>
……>
众多的官吏武将从大将军府涌出来,个个满面笑容,门外一片喧闹,广场上的采访蜂拥而上,还有几个从内中追了出来,他们是许可参与会议,进入大将军内的人。>
“韩部长,张部长,说两句吧。”>
“钟副部长,对财政司的未来,您有什么看法?”>
被采访们围着的人,都带着矜持的神情,他们知道,自己所说言论,极有可能会上了报纸,因此措词间都非常谨慎。>
这种场面,他们以前也经历过几次,从新奇到自然,早非吴下阿蒙。>
对自己成为民政部副部长,钟荣当然非常高兴,同时深感责任重大。>
他想了想,郑重道:“承蒙大将军厚爱,让鄙人担任副部长,同时还负责财政司之事,鄙人深感责任重大,定当竭尽全力,为大将军管好全府的钱袋子。”>
围着的采访一边追问,一边用铅笔快速在硬纸板上奋笔疾书,远远的围观人群,一样探头探脑,甚至注意钟荣的说话口型。>
这时一个矮胖的肉球“滚”了出来,却是新任军政部军科司副司长李之芬,他立刻吸引了许多采访的注意,很多人围了上去,叫道:“李副司长,您说两句吧。”>
“是啊,说两句吧。”>
看众人不注意,钟荣趁机走了,面对采访,他总有不自在的感觉。>
李之芬笑嘻嘻道:“好地,好地。”>
他迈着自己矮壮的脚步,说道:“让我想想啊。”>
他思考着,却越走越快,转眼间,人已经不见了。>
崇祯十五年十月初十日,宣府时报以很大的版面,全面发布了幕府现在的架设结构,以部为最高单位,下设司,司下设处,处下设科,他们的待遇,便是科、处、厅、部几等,然后又分正副。>
值得注意的是,李大集硝官功勋卓著,被王斗直接提拔到军科司副司长,享受副厅级待遇,也显示王斗在军工科研上的决心。>
整个幕府中,全部分为军政部、民政部、监察部三部,还有王斗直辖的中军部。>
这当中,韩朝为军政部部长,以孙三杰、齐天良、林道符为副部长,主要职事,便是负责全军的训练、装备、编制、征集、衔级、薪饷,还有军事研究等等。>
以张贵为民政部部长,钟荣、钟正显、田昌国为副部长,主要职事,便是负责全府的财政、审计、治安、商贸、城建、工矿、水利、交通、农牧、教育等等。>
以迟大成为监察部部长,刘本深等为副部长,还有叶惜之荣升为幕府秘书厅厅长,任江宏生人等为副厅长,负责原来钟正显的事务。>
钟正显,则在民政部内主要搞审计那一套,他算术出众,居于其位,算物尽其用。>
在王斗直辖这一块,有参谋部,情报部,外务部,镇抚司,教化司几部分,军事、民事两大学院,也暂时归在中军部。>
迟大成转任监察部部长后,镇抚司由原来老部下黄仕汴接任,温达兴继续任情报部主官不变,温方亮任参谋部部长,以钟显才、钟调阳、高史银三人为副部长。>
参谋部权力非常大,是靖边军内唯一可以下令调动、作战,或全军动员的部门,军政部,就没有这个权力。>
二者相比,参谋部若现在的朝廷兵部,军政部便若现在的五军都督府,这也是靖边军内练兵与带兵彻底分开的标志。>
当然,王斗的军政部,不象五军都督府那样只是空衔,而是职权明确,非常有权力与设置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明末边军一小兵】最新更新章节〖第735章 发布〗地址https://wap.xbqg9.net/17/17817/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