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调虎离山(上)(2/3)
药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
“射击!”>
又一波的鸟铳,向前方喷射出大股的烟雾与火光。>
二人在营中巡视,此时营内,号角不断,杀声震天,官兵们,正在进行训练,初升的霞光,映在众人身上,闪闪发光。>
这些官兵,神情彪悍,不过显然的,他们人数,比初南下时少了一些,依靖边军编制训练,就是补充人数不容易。>
而且,二人的军伍,一般只是早上操练一会,一是天气热起来了,二是要长久操练,对军中伙食,是个严峻考验,没有或少肉食供应,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特别是消耗体力甚大的长枪兵与刀盾兵。>
只有鸟铳兵,只需有子药,训练时间,却可以比别的兵种长久。>
正看着,忽有哨探来报,保定总督杨文岳,率总兵虎大威等人,渡过黄河而来。>
王廷臣大笑:“虎帅也来了,必须前去迎接。”>
……>
第二日,又闻有工部与兵部的使者,从潞安府过来,随行押运大批的东路精良鸟铳与子药,他们取道山西这条路,却是从这边走,更加的安全。>
随行的,还有个叫什么“宣府镇军事观察团”的队伍,由一些靖边军赞画,书吏,镇抚,武官等组成,还有一队靖边军鸟铳兵随同护卫,领头人物之一,便是拥有左校尉勋阶的赞画温士彦,却是来观察河南战事的。>
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王斗送了兵部一万杆鸟铳,众多火药,对他这个古怪的要求,朝廷只有捏着鼻子认了。>
不过他们也提出要求,该团只有观察权,别的权力,一率没有。>
……>
六月十四日,太康。>
太康离开封城东南约四百多里,北面有涡水流过,此时城池早被李自成等攻下,沿着涡水两岸,似乎是无穷无尽的营寨。>
一大早,李自成就带着部下将领巡视营地,还有士兵操练情况,他们联军,在此停留也有几日了,主要是众人闻听官兵大部增援,特别内有众多强军强将在,所产生的疑惑与忧虑。>
对五营将士,李自成的操练是抓得很紧的,这是在商洛山时,就养成的习惯,当然,限于给养,他们的操练时间也不能长久。>
对于步队,主要是操练长矛,明军中,一般通行杨家枪法,列阵作战,来来去去,也就是那么几招,闯军同样如此,对他们要求,不可能太多,能往前刺,能列好阵就不错了,当然,数万人练习枪阵,颇为壮观。>
更精锐的士兵,则是练习刀盾,还有弓箭等。>
“义军的队伍,越来越大了。”>
听战马嘶鸣,杀声呐喊,身旁的众闯将,都是兴奋,只有李自成叹了口气:“就是粮草难支啊。”>
李自成此言一出,众人同样感慨,确实,粮草难为,闯军在河南府分田分地,五年不纳粮,一颗米也收不到,不能成为助力,只能不断的攻掠城池,然后又增添人马,更增粮草困难,不断循环下去。>
李自成,曾不止一次感叹粮草供给之苦,历史上侯恂也曾言李闯此等情况。>
“……臣乡自贼中来者皆言百万,今且以人五十万、马十万计,人日食一升,马日食三升,则是所至之处日得八千钟粟也,中原赤地千里,望绝人烟,自兹以往,安所致此哉……”>
为了供养他庞大的“大军”,李自成只得不断的流窜,席卷。>
各处看过,已近午时,各部当家,已经邀请到了。>
“走吧,是不是北上,逼向开封,今日该做个决意了。”>
老营驻地,城西南一处庙宇内。>
“早闻闯王过得节俭,与将士同甘共苦,吃的是粗粮野菜,喝的是粗酿米酒,果然如此啊。”>
“是啊,怎么说麾下也是几十万兵马,闯王何必这样亏待自己?”>
大殿内,摆了几大席,革左五营众当家,老回回马守应、革里眼贺一龙、左金王贺锦、治世王刘希尧、争世王蔺养成,还有曹营的罗汝才,原献营的孙可望,李定国等人列席而坐。>
各人麾下将领,则由各闯将陪伴,猜枚划拳,相互对饮。>
看席中,酒菜粗劣,几只鸡,还是为招待各当家临时杀的,有人赞叹,有人心下不以为然,造反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过好日子?过这样的苦日子,还不如不要造反。>
特别罗汝才,享受惯了,再艰难,收罗的几百个妻妾舞姬什么,也从来不会放弃,粗茶淡饭,感觉实在难以下咽,不过他为人圆滑,自然不会表现出来。>
当然,此次前来议事,吃喝只是小事,匆匆忙忙吃过午饭,众人坐定商议。>
“官兵势大,特别内有不少精锐边军,真要硬碰硬,胜负难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明末边军一小兵】最新更新章节〖第664章 调虎离山(上)〗地址https://wap.xbqg9.net/17/17817/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