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前沿(3/4)
说,我师优势就多了不少。”>
多铎奇怪地看了哥哥一眼,最近多尔衮活跃不少,对皇太极也表现恭敬。多铎猜不透多尔衮内心想法,不过他向以多尔衮马首是瞻,此时连连出声附合。>
只有阿济格哼了一声,冷冷地看了多尔衮与多铎一眼,对这两个弟弟,他一点好感也没有。>
随后各臣纷纷赞同,都言明兵甚多,如若速决,恐怕力有不及,采用环松山而营,以待食尽的战术不错。>
皇太极淡然听着,心中己有定议,这时正黄旗巴牙喇纛章京图赖匆匆进来,言明人大军己到,正源源不断汇于松山堡旁。>
屋内骚动起来,皇太极冷哼一声,眼中射出寒光:“明军终于到了吗?各位臣工,都随朕去看看!”>
……>
众人急急来到山城之上,该地山城选址极为适当,站在城墙上,松杏各处,一览无余。>
烈日下,腾腾热气上涌,让视线似乎有点变得扭曲,众人举目往南看去,就见一片人海,正缓缓移动而来。>
明军尚红,松山附近,也是低矮山岭丘陵起伏,所以这片红色的人海移动时,在阳光的照耀下,便如波光鳞鳞的湖泊与海洋,一浪一浪的涌动。>
自皇太极下,众人无不吸了一口冷气,人言此次明军兵威极盛,听着还不感觉如何,此时亲见,才发觉事实如此。此次的明军,确实与往年不一样,并不只是哨骑与济尔哈朗等人随口乱说。>
连狂傲的豪格与阿济格也是哑口无言,看得有些目瞪口呆,随后又咬牙切齿,脸上神情狰狞。>
在这片人海前,是密密奔腾的哨骑与夜不收,他们吸引了山城众人一会注意,随后又将目光放到他们大阵上。>
看得出,明军是齐头并进,结阵而来,他们由无数的大小阵列合成,骑兵在前,步军在后,都随行军鼓点有节奏移动。放眼望去,无尽的红甲,无穷的长枪火铳,旌旗密密,真是大军如海,似要要达天边尽头。>
他们越移越近,沉重的马蹄声,脚步声,似乎山城上的人都可以听到,震撼着众人心灵。>
忽然皇太极目光一凝,就见一片晃动的海洋旗号中,几面载于大车上的大纛旗分外醒目,有如鹤立鸡群一般。>
他手一伸,一根千里镜放在他的手中,没错,就是千里镜。当年孔有德投敌,军中有几根佛郎机人使用的千里镜,被他作为宝贝献给清国皇帝。>
拿到千里镜后,皇太极认为此为军国利器,也派工匠仿制,并从大明境内秘密收罗。不过技术人才有限,大明也极力控制,所以打制收罗不多,有限的一些千里镜,都作为珍贵器物,赏赐给旗中得宠的旗主王公们。>
此时皇太极持镜眺望,他们中有千里镜的,也有样学样,都往明军阵地看去。>
皇太极看得清楚,明军中,有四杆巨大并列的大纛旗,其中一杆略矮,余者一样巨大。>
这些大纛旗,都载于大车之上,用健马拉之。大纛旗后,是众多的大鼓车,此时鼓手正在敲击,然后众军随着震人心魂的鼓点前进,怪不得此次明军军阵特别不同,原来有这些大纛车与鼓车之功。>
皇太极更死死看在一面巨大的浪涛日月旗上,便不说得到的情报,就是从自己第一感觉上,也知道这便是王斗的帅旗。>
王斗此人每每出人意表,他的大纛旗一出,便给人激情似火的感觉,就如他的靖边军一样与众不同。>
皇太极双目锐利,此人,便是自己锦州之战的最大敌人!>
不但皇太极,山城上有千里镜之人,不约而同将目光注视在王斗的大纛旗之上,个个咬牙切齿,恨不能生啖其肉。>
良久,皇太极叹道:“此次明军确是势大,与往日不同!”>
他心中复杂,崇德四年起,明国便大举练兵,果然兵马战力显著提高,相对之下,己方的清国,却没有这个财力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看来要入主中原,任重而道远。>
济尔哈朗,阿巴泰,代善诸人也神情严肃,说道:“人言洪承畴善于用兵,观其军阵行列,信然如此。加之有明国忠勇伯王斗在,锦州之战,我大清国不容乐观,将士需有必死之心,方能得胜!”>
……>
当日,明军到达松山,与松山守将官兵,还有先前支援的山西总兵李辅明,宁远总兵吴三桂汇合,随后大军扎营。>
松山堡的地形,是处于低洼地带,本来松山堡东面十里的黄土岭,还有东南几里远的松山山地,都是大军良好的扎营地带。>
不过这几处现在都被清军战据,他们深营密寨,相互间形成密切声援。吴三桂等人尝试攻击,都难以攻下,反而折损一些兵马,便按兵不动,扎营松山堡外,静待大军来临。>
此时大军汇合,依洪承畴在杏山时的方略布局,此时清人布置实际,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明末边军一小兵】最新更新章节〖第474章 前沿〗地址https://wap.xbqg9.net/17/17817/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