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5 家仇国恨
165 家仇国恨
秦昭襄王十四年(周赧王二十二年,公元前二九三年),魏国公孙喜联合韩国攻打秦国。复制网址访问 在魏冉推荐下,左更白起代替向寿,率领秦军与韩魏联军(还有少量东周军队)在伊阙(河南洛阳)交战。>
韩军实力较弱,其主将暴鸢希望魏军打头阵。而魏军主将公孙喜曾追随孟尝君南攻楚怀王,西伐函谷关,他觉得韩军虽然战斗力不强,但是武器精良,所以他希望韩军打头阵。>
白起在山坡上眺望韩魏两军,发现韩军居前,魏军处于侧后。同时侦查得知,韩魏两军主帅貌合神离,相互推诿,都想保存实力。白起针对这种情况,决定避实击虚,各个击破。>
白起首先设置少量疑兵同韩军对阵,阵前出现大量旌旗和飘带。韩军不知虚实,以为这就是秦军主力。而真正的主力绕道联军后方,突然向魏军发起攻击。魏军毫无防备,仓促应战,迅速溃败。韩军得知盟友失利,军心不稳,随即遭到秦军左右夹击,也迅速溃败。秦军乘胜追击,扩大战果,斩首二十四万,俘虏魏军主将公孙喜,占领伊阙等五座城池。>
秦王擢升白起为国尉。>
在城濮之战中,晋公“先弱后强”,击溃了楚军较弱的两翼,但成得臣及早收兵,保住了中军。而在本次作战中,白起“先强后弱”,收到全歼敌人的奇效,但当中也要冒很大的风险:如果秦军未能迅速击溃魏军,苏醒的韩军赶来援救盟友,秦军就腹背受敌了。>
稳妥的战术,对敌人来也容易应付;冒险的战术。敌人可能猝不及防。在第一次北伐时,诸葛亮否定了魏延走子午谷偷袭长安的建议,改走陇右的平坦大道。虽然三郡叛变震动了关中,但魏明帝有充裕时间加强长安的防守。>
秦王送信给楚王,里面:“楚国背叛秦国,秦国将率领各国来讨伐楚国,希望大王整顿好军队,我们痛快打一仗!”楚王十分恐惧,只好再与秦国修好结亲。>
次年,秦国魏冉因病辞去丞相一职,由客卿寿烛继任。>
秦国升白起的爵位为大良造,又夺取魏国的垣城(山西垣曲),然后还给对方。>
楚顷襄王暂时忘却家仇国恨,从秦国迎娶新娘。荀况评论:“治国之道.如果善于把握,哪怕国家只有百里大,也可以独立于天下;如果不善于把握,哪怕像楚国有六千里国土,也只能被仇人所驱使。”这里要补充的是:楚怀王够昏庸,但骨气还在;而现在的顷襄王,还有那些“栋梁”和“柱石”,坐拥六千里大好河山,静等下一轮的宰割。>
秦昭襄王十六年(周赧王二十四年,公元前二九一年),秦国左更司马错进攻魏国,夺取轵城(河南济源),又和白起一起重新夺取垣城。司马错又夺取韩国的邓城(河南孟县),白起夺取宛城。两城均是韩国的冶炼中心,这无疑增强了秦国的实力。>
秦国烛寿被免职,魏冉再度出任丞相,受封穰、陶两地,称为穰侯。秦国又把宛城封给公子市,把邓城封给公子悝。>
次年,东周君和韩国成阳君去秦国朝见。>
魏冉讨伐魏国,魏国被迫献出河东地区方圆四百里的土地,韩国也献出武遂地区方圆二百里的土地。>
秦昭襄王十八年(周赧王二十六年,公元前二**年),秦国派大良造白起、客卿司马错进攻魏国,抵达轵地,夺取大城邑六十一座。>
魏昭王去赵国朝见,并献上葛孽(河北肥乡)和阴成两座城邑。>
自伊阙战役之后,韩魏两国连续遭到秦军猛攻,损失惨重。看来,秦国很有必要调整一下节奏,不能把对手逼得太急了。俗话“病急乱投医”,南方的楚国虽不成器,但东方有胸怀大志的齐湣王。北方的赵主父已经离去,但“胡服骑射”带来的改变还是巨大的。>
>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秦汉帝国的兴亡】最新更新章节〖A165 家仇国恨〗地址https://wap.xbqg9.net/17/17155/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