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定北伐诸将争先锋问策略群臣细思量(4/4)
可是坏处同样就是不能胡乱说话了。胡乱出主意必然会给陛下留下一个纸上谈兵,甚至头脑僵化的印象,这可就大大的不妙了。可别功没争着,倒把自己给搭进去了,这岂不白白费事了吗?
这还只是一些地位较低的武官所想之事,官职高的武官想的事情就更多了。大靖的首辅之位一向是不分文武的,也就是说文武之臣都可以再上一步成为国之首辅的。比如说太上皇时期的前首辅冯鳌,他就是武将出身,要不然怎么会在军中具一定的势力呢?
和低位的臣子只想着加官进爵不同,高官厚禄已经被握在手中的高位将领想的事情就变成了出将入相了。大靖的科举虽然分为文举武举,可是朝臣却没有那么固定的,正所谓文人好武勋,武人好文治,为了在皇帝陛下面前展现出自己不但有征战的才能还有文治的本事,他们想的事情就更多了。
北蛮国易攻却不易守,打下来就要考虑如何应用,如何安置的问题,甚至后期如何从国内迁移民众前往北蛮国充边之事也要考虑。这些都是大战略的问题,是不能边打仗边想的,最好在征战之前就想出大致的方案,这样才能在征战之时就给后期的行为打下基础。这样策略就更加复杂了,也难怪这些人会陷入沉思……
一时之间,刚刚还吵闹不休的大殿变得鸦雀无声,只能听到众人喘息的声音,再其他就什么都听不到了。所有人都在低头沉思,他们都知道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只要他们说出来的战略能够赢得皇帝陛下的称赞,那么就算没能争到北蛮之功也不差什么了,早晚都会被陛下提拔的。
低等的武官想要被提拔靠的是勇武,可是他们这些层次比较高的武官单靠勇武就不成了,还得有谋略,眼光还要长远,要更能揣摩出皇帝陛下的意思才行。
当然,北伐之事已经不是这一年两年的事情了,早从高皇帝的时候起,但凡长点心的武官就会关注北疆之事。那场阅兵之后,训导营崛起,处于京城的武官们近水楼台先得月,都知道这是皇帝陛下打算北伐的讯号,所有人都不愿意错过这个难得的机会,所以不少人都留有腹稿。
不多时,就有一个人站了出来,提议道:“回禀陛下,末将听闻月氏残余部族与我国交好,月氏之人更是久居北蛮之地,熟悉北蛮之事,了解北蛮地理,可以引为助力。以月氏之人为引,我等大军包围王庭,擒得北蛮大汗以令全国,则可一战而平北蛮。”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红楼之沧海横流】最新更新章节〖第八十二章 定北伐诸将争先锋问策略群臣细思量〗地址https://wap.xbqg9.net/17/1704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