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为什么要记这个?(3/3)

恭恭敬敬地献给婆罗门。霎时间,天空吉相纷呈,天人相互宣告:月光国王已成登地的大菩萨了。

“嫉恨月光王的毗摩羡王听到这个消息后,先是欣喜若狂,随后又惊惧万分,心神激荡,吐血而亡。待婆罗门把人头带回这个国家时,君王已不复存在,大臣们责怪婆罗门惹祸,欲将其捕获治罪,他只好四处逃命。”

到这里,玄奘望着远处的城池,沉默不语。

月光王是圆满布施波罗蜜了,但他这样不问缘由地布施,客观上却起到了迁就恶事的效果,置那毗摩羡王和婆罗门于不义,这真的是慈悲的行为吗?

如果他拒绝施头,他的布施度可能不圆满,但那两位的命运应当也不至于如此悲惨吧。

当然,也不排除那两位本身就是大菩萨,来此世间成全于他,教化世人的可能。

玄奘摇了摇头,摆脱了这些想法,指着不远处的那座城池道:“依照法显大师的记载,竺刹尸罗那城中应该有阿育王建造的大浮图,传夜里常常放着神光。”

“法师得一点儿没错,”婆苏蜜多罗点头道,“竺刹尸罗那有两座窣堵波,都是阿育王所建。法师所的夜里常放神光的那一座就在城门不远处。”

三人牵马进入城内,行不多远,果然看到一座白色的浮图,圆觉不禁由衷地佩服道:“那位法显大师的记载还真是准确!师父您第一次来这里,对这座城市居然比本地人还要熟悉,看来你们中原人把自己知道的事情记在贝多罗叶上,果然有用。”

玄奘微微一笑:“你终于明白有用了。不过,我们可不是记在贝多罗叶上,是记在纸上。”

“纸是什么?”圆觉问。

玄奘解释道:“是一种很薄很平整的东西,可以在上面写字。”

圆觉想了想,依然想象不出是个什么东西:“又薄又平整,那不就是贝多罗叶吗?”

玄奘无奈地摇了摇头:“我们的纸,不是在树上长出来的,是人工造出来的。”

“哦,”圆觉似乎有点明白了,但还是无法理解,“要写字,贝多罗树叶多得是,采来用便是了,何必费劲儿去造?”

你以为哪里都有贝多罗树吗?玄奘觉得好笑,正欲解释,婆苏蜜多罗却又将话题拉了回来:“依靠贝多罗叶,永远不可能让知识进入头脑中,也永远不会转化成真正的智慧。”

这话玄奘倒是同意:“大师得是,知识自然是要记在脑子里的,若是不将其转化成智慧,写多少遍都没有用。之所以还要记在纸上或贝多罗叶上,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让当世乃至后世更多的人获益。”

“每个人管好自己就行了,后世的人自有获得知识的途径,”婆苏蜜多罗道,“当年,佛陀携众比丘在五印度大地上行走,传播正教,那时的佛法是何等的辉煌!僧团律仪齐整,受人尊敬。只可惜佛灭度后,摩诃迦叶尊者被魔罗迷惑,组织众比丘结集经典,以为可以泽及后世。可自打经典被结集后,佛陀的遗法就变得乱七八糟,部派纷争,僧团也不再清净,整日吵闹不休。”

玄奘愣了一下,他没有想到这婆苏蜜多罗竟是这样一种观念。当年,那些印度、西域的高僧万里迢迢去中原传播佛法,翻译经论,让生活在别处的百姓也能得闻佛法,依这婆苏蜜多罗的法,这种做法竟是错误的了?如今自己万里迢迢来到佛国,就是为了取经学法,如果没有真经,那自己到这里来做什么呢?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行者玄奘】最新更新章节〖第十七章 为什么要记这个?〗地址https://wap.xbqg9.net/16/16130/275.html